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带来了关于建议对干部选用建立文化考核机制的提案,就如何建立干部文化考核机制、培养文化自觉等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冯骥才进行了专访。
中国经济时报: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诞生伴随着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城市面貌取决于多方努力,您如何看待干部对一个地区文化建设的影响?
冯骥才:干部,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干部,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方略、布局、价值取向和导向,所以必须懂文化、有文化和热爱文化。所以,我主张,官员要为文化而建立政绩,而不是为了政绩来搞文化。那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建议是对干部有一个文化考核和取舍。要看他在文化方面有哪些“实绩”,如果他有比较好的文化“实绩”,应该可以放心把他放在这个岗位。
中国经济时报:一个干部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胜任文化工作?
冯骥才:我觉得最好他是内行,如果不是,最起码他懂得文化,懂得文化的价值、文化的规律、文化的位置、文化的意义、文化的特性,这样他才能按照文化的规律来做文化的事。
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是应该选择一些对文化有热情的人来做文化工作,把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综合考虑。
中国经济时报:如果这种文化考核机制能够建立起来,对我们全民族的文明素质能产生哪些积极的意义?
冯骥才:我主要还是考虑到全民族都能有这样一种文化自觉,文化意识。举个例子,我有一次在佛罗伦萨旅行,早上出去散步的时候听到路边“咔嚓”一声响。仔细看,好像是旁边的建筑掉了一小片墙皮,我看见有一个人过去把这一小片墙皮拾起来,立在那所建筑物的门口。这个细节让我很感动。他是一个普通人,那个建筑也不是他家的房子,但他知道——那是他所在的城市的一个“文化”。他们把这看做是神圣的,而我们,甚至连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都拆了!
所以,相较之下,北京或者全国的城市保护问题太大了,当然,这些文化方面的问题太大了,也不是仅这一件事能解决的,这更是我们的心灵问题。
(责任编辑:徐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