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年两会专题 >> 民进代表、委员风采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冯骥才:愿“新文物”这种野蛮词汇再不要出现

  中国网3月8日讯 今天下午全国政协举行主题为“深化文体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王健林、单霁翔、尹力、樊锦诗、张和平围绕文化问题答记者问。发布会上,对于媒体提到的维修式拆迁在公众的监督下正在变成“新古迹”,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表示:这个词汇的出现我觉得非常可怕,我想但愿这种野蛮的词汇再也不要在我们媒体当中出现。

  冯骥才说,新文物这个概念我头一次听说,文物从来没有新的,如果说是新的只能是假古董。中国有660个城市,在这30年我们急速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的冲击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急于想改变当时物质生活的困境,当然不可否认我们也缺乏文化自觉,所以我们出现了现在的情况,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应该承认,这是我们的一个文化悲剧。我们把几百年、上千年形成的千姿万态的具有个性的城市都变成了千城一面,我们把这样的东西交给后代,后代只能说我们这一代无知,我们这一代人没文化。

  冯骥才表示,我们对城市的历史建筑有了教训,这些年来我们有了各界的呼吁,也有了国家的、知识界等各界的文化自觉,特别是媒体在这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建设性的破坏也一直存在着。尤其是最近维修性拆除,既有了破坏的现象,又有了破坏的借口,过去我们对历史建筑有一个很荒谬的错误的做法叫做整旧如新,因为我们并没有认识到城市历史遗产的重要性,因此有了这么一个错误的做法,后来我们对历史认识清楚了有一个整旧如旧。

  冯骥才说,后来意大利的学者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对梵蒂冈米开朗基罗的穹顶画还有对米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修复时有了一个词叫“整旧如初”,但是这个词在学术界也有了很长时间的争论,不同学派也有了不同的争论,学术界用一个概念是非常慎重的,一个有知识的、有文化的、知道什么是科学的国度每一个概念的出台都要经过非常慎重的推敲,尤其是对我们的文化遗产。因此,这个词汇的出现我觉得非常可怕,我想但愿这种野蛮的词汇再也不要在我们媒体当中出现。

(责任编辑:徐超)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