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3月10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龙源李柯夫)去年10月,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施以援手,然而小悦悦依然因为伤势太重告别了我们。事件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写进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本报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作客“晨报圆桌”访谈,探讨公民道德之惑,如何避免类似“小悦悦事件”的悲剧发生。
【嘉宾】
(汤素兰,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苏蓉,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大学副校长)
(夏学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极端个案拷问社会道德和诚信底线
潇湘晨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能否结合“彭宇案”(扶摔倒老太太反而被其当成肇事者索赔)、“小悦悦事件”分析其背景?
汤素兰:目前我们的社会出现所谓“道德滑坡”现象,是有些人过于追逐经济利益、公权力存在寻租现象和部分官员的贪腐造成的。人和人之间越来越不信任。小悦悦的事件只是这种滑坡的集中体现。此前还有关于老人跌倒了要不要扶的讨论,“彭宇案”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并不亚于小悦悦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道德建设从青少年做起没错,我认为更应该从大人抓起,从各级政府部门抓起。
苏蓉:近年以来,彭宇、小悦悦等极端个案拷问着社会道德和诚信的底线;在社会各个方面,诚信缺失比比皆是,教授剽窃、医生拿回扣、制假贩假层出不穷,食品安全令人放心不下,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呼声。
夏学銮:“小悦悦事件”中有18个冷漠的路人,但也有“最美的拾荒阿婆”陈贤妹。这些“最美”的平凡人物救人于危难,他们的行为,正是人性真善美的一种自然流露,我们大多数人心底都有这样一种出于良心的情感。
反映转型期的价值冲突和迷失
潇湘晨报:小悦悦事件中,18位见死不救的路人成为众人指责的焦点,在您看来,这种异乎寻常的冷漠是否有更深层的社会原因?有观点认为,小悦悦事件的发生反映出“缺乏信仰”,您是否认同此观点?
汤素兰:对小悦悦施以援手其实不需要有什么信仰,只需要一个人有起码的同情心。从这件事情看,那些人不只是缺乏信仰,而是连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没有同情的世界是冷酷和可怕的。
苏蓉:这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过渡期的价值冲突和迷失,而我们在公民思想教育和社会管理上跟进不及时,法律制度建设与执行不到位,加上政府自身的行为、社会舆论引导、学校教育等都各有不足,这是造成当前问题的根本原因。
夏学銮:现在的市场经济通行的市场法则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释放了人性的巨大能量,同时也放大了人性中恶的一面,一部分人内心的义利关系发生了颠倒。而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社会价值体系还处在重构的过程中,再加上转型时期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法律体系的不够完善,导致了价值导向混乱。
部分个体不好的示范作用,造成不信任心理
潇湘晨报:现在,很多人说起社会冷漠就将其归咎于彭宇案,担心自己如果见义勇为就可能成为下一个彭宇,您怎么看这种思维方式?
汤素兰: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需要很长时间来慢慢形成,却可能因为某一个极端事件就毁于一旦。彭宇案一度给公众带来“做好事遭诬告”的印象并产生不良影响。
苏蓉:我们的社会确实是有瑕疵,但主流是好的,更多的是发生在身边的凡人善举。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引导这些凡人善举,让这些见义勇为、救急扶困、敬业奉献的“最美”故事不断涌现,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和正确道德规范。
夏学銮:有人说彭宇案使中国道德水准倒退了30年,我基本上认同这一观点。彭宇案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见义勇为要自己为自己保留证据,否则一旦遇到有人诬告就很难打赢官司。现在甚至网友们调侃,在做好事之前要看周边是否有摄像头,能否为自己举证。可以说,部分个体不好的示范作用,加上司法层面有时出现的引起争议的做法(如彭宇案一审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直接造成了人们这种相互不信任的心理。
社会“光明面”仍是主流,从不缺乏温暖和担当
潇湘晨报: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弘扬“雷锋精神”对减少“小悦悦事件”的发生有何积极作用?
汤素兰:在我看来,雷锋是个普通的年轻人,但他道德高尚,一辈子做好事。这样的好人值得我们学习。
苏蓉:学习雷锋,就是实施“好人示范工程”,可以增强群众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我们可以通过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平民好人”,加大对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诚信慈爱的平民好人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同时,媒体要做好引导,注意网络媒体以及通俗文化产品的价值观引导,积极学习和大胆使用新兴媒体发声、讲实情,倡导公民的志愿服务,树立志愿者榜样,加快建立标准化社区志愿服务站,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广泛开展。
夏学銮:在我们的社会道德领域中,是光明和阴暗并存、“天使”和“魔鬼”同在,但是我们要清醒和坚定,社会的“光明面”仍然是主要的,是主流。比如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过后,全社会踊跃捐款,我觉得我们的社会从来就不缺乏温暖和担当。
政府应出台保护见义勇为者法规
潇湘晨报:从政府角度来看,加强公民道德教育,避免“小悦悦事件”类似悲剧再发生,除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外,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例如如何保护助人者的利益,不让“彭宇案”重演。
汤素兰:政府最要做的事情是更加注重公平与正义。每个政府官员加强自身的修养和修为,做到清廉亲切、真实真诚,有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的公信力,社会的道德风尚自然就会好转。
苏蓉:首先要致力使政府先行示范,用党和政府的自律与诚信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这就包括建设诚信政府、自律政府、包容政府;同时,要推动全民的道德实践,人民的实践行动是最基本的道德建设渠道,人民的自我教育是最有效的道德教育,通过完善道德激励制度、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和治理,带动全社会道德风貌的提升。
夏学銮: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应该首先在法律层面来推进社会道德建设,出台一些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我们要强调民众的道德实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树立一些我们身边的、看得见的、活生生的模范典型,真人真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对于社会道德建设来说更有力量。
(责任编辑:吴宏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