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年两会专题 >> 民进代表、委员风采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汪春兰:医改关键在加强基层中心医院建设

  “钟南山院士曾经说过:只有大医院的病人越来越少,医改才算成功。我深有同感!”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科主任汪春兰认为,深化医改,重点在基层,落脚点和关键点也在基层,建议加强基层中心医院硬件、软件建设,让老百姓既能就近看病,又能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从2009年的80元到今年的240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每年都在提高。汪春兰认为医改作为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明显的,中央财政的巨大投入,让老百姓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医改三年来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喜,但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汪春兰说,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依然存在。她认为造成这样的现象在于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优质资源都集中在了大医院。老百姓为了看好病,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门诊70%的病人都是一些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常见病,基层医院有能力治,却没有病人上门。

  “大医院盲目求大,甚至举债扩张,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医改的方向,更不是医改最终的目的。一个地区重点建几所高水平的大医院是有必要的,但无限扩张只会造成各种资源浪费,并导致医疗市场的恶性竞争。”针对这一现状,汪春兰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实行一体化托管管理机制。乡镇医院和村卫生室由县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市一级医院托管。按照管理运行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原则,通过帮扶,提高基层医院综合实力,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让基层群众真正能够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

  第二、完善城乡医生流动服务机制。将服务基层与医务人员的晋升、评优挂钩,分次分批组织专家和医务人员下到基层,推进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缩小缩短城乡医疗差别。

  第三、制定分类转诊制度。基层医院除了建电子健康档案、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之外,最重要的是明确不同等级医院的医疗定位问题。基层医院解决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医院着重解决一些疑难杂症和重大疾病。

(责任编辑:王强)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