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年两会专题 >> 民进代表、委员风采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王勇超3月10日接受中外媒体采访

  讯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院长王勇超将于3月10日在大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接受中外媒体记者的采访。

  采访通知: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将于3月10日下午15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

  马小平、韩再芬、郭建华、刘丹丽、郑晓幸、王勇超等六位文化领域的代表将就“促进基层文化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欢迎采访会议的中外记者参加。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

  2012年3月8日

  关于王勇超:

  陕西企业家耗尽亿万家产 建全国最大私人民俗博物馆

  陕西关中地区的老百姓都说王勇超疯了。这个前亿万富翁卖掉了他的七个公司,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以前用的日常用品和破房子。

  有人相信这个55岁的中年人买的不是垃圾而是文物。因而他实际上是为了挣更多的钱。

  这些东西确实是文物。但是事实证明王买他们不是为了挣钱。

  正相反,王把他买来的33,600 件东西和40个院落的1000间房子变成了中国最大的私人民俗艺术博物馆。

  王朴素的饮食和穿着隐藏了他曾经拥有的财富。但是他坚定的语气使他依然像一个大亨。

  只有高中文凭的王从来没学过考古或文物鉴定。他曾经营的七个公司也和文化无关,都是房地产、城市供水等方面的。

  “但是我热爱历史,我崇拜那些创造历史的英雄,”王说道。

  一次80年代末的关中渭北行彻底改变了这个商人的命运。

  他看见城市改造把精美的老房子变成了垃圾,这让他十分痛心。他还看见2米高的、顶端有雕塑的石柱子被锯成了两半。有雕塑的一半低价卖给了文物贩子,剩下的一半都被扔掉了。

  “我不知道这些石柱是什么,但我知道他们是不可再生的文物,”王回忆道。

  他付给当地人比文物贩子高一倍的价钱把所有剩下的石柱子都买走了。

  后来他才知道这些石柱子是拴马桩,有些竟然可以追溯到唐代。很多石柱上带有古代北方胡人形象的雕塑,为当时的民族大融合提供了证据。

  “当时马对于打仗和交通运输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才有了拴马桩,”王说道。

  “关中地区是很多朝代的最大的养马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拴马桩在别的地区很少被发现。”

  拴马桩从元代开始变得更装饰化。他们被对称地放置在房子的大门外,彰显一个家族的财富和地位。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指出:“它们也可以避邪,是关中民俗文化的代表。”

  这个买拴马桩的经历改变了王的一切。

  他地毯式搜寻了整个关中地区,一共找到了8,600多个拴马桩和其他日常用品,比如能体现当地历史的家具和厨房用具。

  那之后王相继卖掉了他的七家公司来支撑他收藏的花费。

  后来他开始买那些即将被拆除的明清院落。

  2002年王开始在西安市郊修建占地500亩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这些院落经过拍照记录、拆除,然后被运到博物院里。为了让复建完全忠实原样,拆下来的每一块都编了号。就连原址周围的古树和土也一起被运来了。

  王雇佣的300多名工人都是以前修庙的老师傅,也都是精于木雕、石雕、砖雕的非遗传承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说:“王为使这些院落免遭拆除而进行的迁址复建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目前16个院落已经复建完成。开门营业快4年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被专家估价约值800亿人民币。

  “只关心钱而不关心文化的人是行尸走肉,”王说道。

  但是这个前亿万富翁现在也得想尽办法来维持博物院的正常运营。

  博物院没有任何政府拨款或商业投资。运营资金全部来源于门票收入和王剩下的积蓄。

  “我关心的是给我的工人按时发工资,不然他们都跑了,”他说道。

  每年支付300个工人和其他员工比如保安和导游的工资需要花费3千万。

  王现在考虑在博物院里提供传统过寿和婚礼仪式服务来增加收入。

  “我妈告诉我要做一个好人,要做对的事,”他说道。

  “这就是对的事。”

(责任编辑:王强)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