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教育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秦和委员:关于将“国学”纳入学生德育教育的提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我们紧紧围绕“如何将传统国学中的德育内容纳入学生德育教育”这个事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重大课题,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提出有关建议。

  一、将国学纳入学生德育教育调查的基本情况

  自2011年11月初至12月末,我们组织五十多位志愿者,以“如何将传统国学中的德育内容纳入学生德育教育”为题,广泛开展了调查问卷活动,积极征求各方面意见。两个月来,共向社会各界发放了5000份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各级党政机关干部1278人,各民主党派成员89人,一汽轿车、一汽大众等国企员工217人,吉盛伟邦、经开赛德购物广场私营业主779人,长春市近百所大、中、小学教师989人,学生1233人,二个乡镇、三十个街道、社区居民232人,离退休人员114人等。到12月末,已收回调查问卷4976份。其中,认为有必要和非常必要的4931份,占调查问卷的98%。共提出各类意见、建议1200多条。充分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

  一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传统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国民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所在。

  二是培养祖国未来的迫切需要。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少年强、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的理想淡泊、信念危机、责任缺失等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将是整个民族的灾难。强化国学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国学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生。

  三是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的迫切需要。当今社会,部分中小学生过早沾染了诸多不道德习气。精神空虚、贪图享乐、自私自利等腐朽意识严重,文明节俭、尊老敬老等公德意识明显滑坡,学校、社会、家长均处于迷茫无奈状态。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无关系。伦理、道德、诚信、良知等,是植根于民族精神中的道德品质。在利益和欲望横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抓好国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形成共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文件,健全制度,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为指导,真正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坚持常抓不懈。

  二是省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开展专题调研,摸清情况,明确思路。

  三是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培训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宣传督导评估机制、表彰奖励机制。

  (二)积极探索,务求实效,结合实际编写国学教材和教育大纲,保证国学教育的持续性。

  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组织教育研发机构,研究编写符合当地文化特点、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实际情况的国学教材、国学教育大纲。积极探索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合理确定教学重点。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传统国学知识纳入到语文、政治、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教学中。可开展诵读经典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国学教育的实效性。将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氛围。

  (三)培训师资,组建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国学师资力量。

  一是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高校增设国学专业,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

  二是加强对国学教师的培养和选拔,通过研修班、培训班,邀请专家讲学、实地考察等措施,提高教师素质。

  三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优课、教学展示、教师论坛、教师巡讲等形式,提高“种子”老师的能力和水平。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