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教育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陶凯元委员:先行先试,加快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国际化步伐,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

  当前,我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国际化越来越成为转型时期的关键发展要素。经济发达地区要当好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排头兵,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其重大突破口在于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加强人力资源强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加快教育内涵能力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高低对城市信息化、城市国际交流水平、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推进城市国际化步伐。同时,教育国际化是解决教育深层次矛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发展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开展了一定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一是教育国际化环境逐步改善;二是教育国际化战略意识日益增强,例如,广东制定了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教育国际化战略,以提升粤港澳台教育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为突破口来推进广东教育国际化;三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空前活跃中外合作办学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四是教育服务贸易不断拓展教育服务的国际吸引力明显提高。出国留学越来越成为我国公民接受教育的重要选择管道,学成回国及在外留学人员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在“十二五”新时期,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教育国际化方面有条件、有必要先行先试,借鉴其它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经验,按照国际教育发展共通原则和惯例,大力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新一代人,这对提高我应对全球化的竞争力,意义深远而重大。

  经济发达地区虽然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目前的教育国际化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特别是在引进世界先进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办学模式、管理经验、尖端学科和特色教材以及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方面,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还相差甚远。一是对教育国际化尤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教育事业发展竞争优势不足;三是国际化水平不高教师国际化程度低,学生国际化程度低,学生交流比例偏低,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规模小、层次低;四是高校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办学层次和水平有待较大突破;五是硬件与软件需进一步改善高等教育国际化投入明显不足;六是教育国际化缺乏整体规划、政策设计和规范管理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定位、目标和任务、相关投入、政策配套、对国际知名高校产生吸引力的学校和平台建设、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师资和管理人才队伍、学校国际服务能力和水平等等方面,都急待系统规划和推进多数高校缺乏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长远战略;七是存在较严重的商业干扰行为,一些城市出现国际学校、国际课程开设、留学中介等乱象,这些都严重干扰教育国际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急待政策指导和规范管理。

  推进教育国际化,要从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高度,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将经济发达地区建设成为教育对外开放的先行先试的先进省份。要以思想深度把握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以文化厚度找准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优势,以学术高度铸就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强势,培育发展教育国际化试验区。为此建议:

  一、强化共识,战略规划,整体实施教育国际化工程

  1、迅速转变观念,形成全社会共识,树立教育国际化战略意义和价值

  一是将教育国际化视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工程。要通过教育国际化造就新一代人,即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要加快跨国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的发展,通过教育国际服务贸易业促进城市服务业的高端与开放发展。将教育国际化作为我国对外政策和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海内外塑造中国文化整体形象。要充分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国际化经验,将教育国际化列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工程,在提升自身的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加强教育的海外扩张,起到既吸纳国外优秀人才、又进行文化和经济的深层次扩张的双重作用。

  二是将教育国际化视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工程。在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更开放、更深入、更具有国际比较水平的发展阶段。要通过教育的国际化带动教育内涵水平的提升和教育的优质开放与多元发展,使教育国际化成为今后几年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增长点和创新点,成为推动教育更加开放、多元与合作发展的重要橇动点、关键点和转折点。

  三是将教育国际化视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工程。发挥教育国际化对于教育综合改革的“鲶鱼效应”,搭建升学的多元化通道和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打破单一的高考垄断通道,推动应试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的转变。

  2、加快整体规划,形成全社会合力,确立教育国际化战略定位、原则、目标、任务和步骤

  一是加快编制未来五年我国以及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国际化发展专项规划”。超前设计,整体定位,主动谋略,系统推进,合力打造国家教育国际化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支持、引导教育国际化活动,以全球眼光、世界视野、战略思维进行教育国际化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指引。

  二是确立教育国际化推进原则。确立教育国际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机结合的原则,以教育国际化为突破口加强教育能力建设和教育创新。确立“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以开放、包容、平等、共赢的气度促进“请进来”与“走出去”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均衡发展。确立统筹兼顾与重点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关涉环境、观念、政策和制度、实践操作等四个层面,融合人员、财物、信息和组织等四类要素的系统工程,推进教育国际化,既要统筹兼顾,又要重点推进。

  三是明确我国以及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国际化发展目标和任务。初步建立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教育国际化体系和运行机制。在教育国际化主要指标上制定指标任务,把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方向统一到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教育优秀经验、集聚世界各国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能力建设与国际接轨、提升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上来,统一到扩大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市场竞争力、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市场份额上来。

  四是明确我国以及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国际化发展步骤和阶段性任务。教育国际化一般要经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过程。推进教育国际化,既要统筹兼顾,制定远景目标和整体规划,又要重点推进,明确近期目标和工作重点。

  引进输出,互动融合,全面构建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国际化推进模式

  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国际化战略,在于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要积极输入世界一流大学,吸引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世界各地人力资源,努力打造全球教育重镇,使中国教育质量不断迈向卓越;另一方面,要主动抢攻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积极实施教育出口战略,致力于建设区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从中创造社会经济利益,形成富有特色的输出与输入双翼发展、互动融合的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

  1、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双向开放,互为补充

  教育国际化发展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交流互动、合作办学、项目合作等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育系统的能力建设,缩短与国际领先水平在资源能力方面的差距;国际化进入较高级阶段,“走出去”条件逐渐成熟,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分工,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境外输出成为与“引进来”并重的战略选择。当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对外合作交流已进入历史新阶段,由强调单纯的“引进”转向“引进”和“输出”并行的阶段,由“学习型”向“合作型”转变,逐步摆脱被动卷入国际教育贸易市场的不平等的发展格局,主动参与到国际教育服务市场的竞争中,在双向开放的格局中融为一体,双赢发展。

  2、从“有量”到“重质”,规范有序,高端推进

  国际化发展初级阶段,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国际化客观上面临量的扩张的压力。因此,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推进教育国际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教育服务的输入与消费方,管理机构要特别注重境外留学、中外合作办学、国家教育主权安全和外籍教师教学质量控制等问题;作为教育服务输出和供应方,管理机构要特别注重入境留学、境外办学和境外教育服务的质量控制问题。如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出现的中学办“出国班”、“国际班”、“国际合作班”热潮(一些公办名校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以及国际学校办学、国际课程开设乱象,误导坑骗消费者,教育管理部门监管不力,引起群众很大不满,同时严重干扰教育国际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必须加以清理整顿和规范管理,加强评估和监管,引入国际评价标准,参加国际及跨地区教育评估与认证,以国际通用性标准来衡量国际学校、国际课程以及各类国际教育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扎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加强与世界知名高校、国外高校强势学科以及同类高水平高校的合作办学和交流。

  3、从“民族化”到“国际化”,根植本土,面向世界

  国际化所解决的是教育发展水平与质量问题;民族化所解决的则是现代化水平之上的特色与个性问题。从维护教育主权的国家利益出发,世界各国均没有开放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市场。教育国际化重点要放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国际化。

  4、实施教育国际化重点行动计划,聚力发展,重点突破

  推动经济发达地区先行先试:

  一是实施“大学生海外学习行动计划”。着力加大高水平大学本科生中具有境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同时鼓励其它院校加大大学生中具有境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

  二是实施“留学中国行动计划经济发达地区建设成为境外人士在中国(内地)学习的主要目标省份。

  三是实施“建设中外合作高水平大学和项目行动计划”。

  是实施“具有国际视野的课程改进与行动计划”加强和改进英语教学和师资培训,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中国课程教材和人才培养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是实施“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加强教师海外专业培训,在未来几年,迅速提高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的数量。

  是实施“基础教育卓越行动计划”。围绕培养国际化人才目标,瞄准国际一流,构建基础教育阶段的卓越教育体系,将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集中到教育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在未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国际世界中体现能力;把重点放在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上,提升儿童和青少年今后应对全球化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沟通技能。处理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兼容关系,将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商业化干扰减到最小。

  完善体制,保驾护航,加强教育国际化保障体系建设

  1、完善组织架构,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省级教育国际化指导委员会以及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打造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门平台,高校成立国际交流与合作委员会

  2、加大投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争取各级财政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费支持,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拓展经费管道。

  3、完善政策与法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结合教育国际化进程,修订出台教育国际化专门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实施条例等,适当放宽政策限制,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4、加强组织协调,提供机制保障

  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把教育国际化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明确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各高校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综合评价机制,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效度并确保质量。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