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教育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王康委员:关于开展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的提案

  2010年7月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谈到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时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因此,可以说“两基本,一进入”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在教育方面对全社会提出的刚性要求。

  随着时光的推移,10年的奋斗任务到现在只剩下8年的时间了。但是,就我国现在的认识程度、工作部署、推进力度和资金安排等情况来看,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虽然还有困难,但总体感觉问题不大。然而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任务就显得十分艰巨了。因为从2010年以来,尽管教育部在力推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例如,总结了上海等省市在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的工作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启动了“中高职”衔接、“开放大学建设”等工作,但就全国范围来看,要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推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全面、深入发展、仅仅依靠教育部一家努力是难以为继的。此外,从我们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不少地区和行业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这个问题上,还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其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各级地方政府主导不力。从省到市,从县(区)到乡镇(街道、社区)的政府(特别是社区、村组一级的基层政府机构),从厅局到处室的行业管理部门,还没有将“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的工作摆上正式的议事日程,没有对本辖区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出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

  二、行业深度指导不够。建设支撑本行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系统,是行业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素养等问题上,我国许多行业的主管部门还缺乏有深度的指导一一没有对其所属的相关单位,提出明确的要求。

  三、建设学习型社会还缺乏相应的责任主体。目前,社区和行业管理部门很少过问“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的事宜,而多数单位(含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组织)又还没有树立起责任主体的意识,因此,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工作显得难以落地。

  四、“政行单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还没有形成合力。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目前政府、行业、单位(含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组织)、学校之间尚未形成认识合力、组织合理和工作合力。

  鉴于“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两基本,一进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推进情况直接关系着《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切实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我们特建议:

  一、党中央和国务院派出专项督察组,对各省市、各部门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的情况进行督查。一是看各级政府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是否成立了本地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领导机构,是否“将学习型社会建设纳入了区域、行业总体的发展规划”;二是看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是否研究制定了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素养提升计划”,是否建立了本“行业提升人力资源的投入机制及其标准”,是否研究制定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与升职衔接互动”等激励政策;三是看各单位是否成了“建设学习型单位”的责任主体,是否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制定了本单位在推进“建设学习型单位”建设方面的规划和措施。四是看“政行单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是否形成了合力,具体督查工作可采取先自查自纠,再随机抽查、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

  二、分级建立“学习型社会建设信息通报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从省区到乡镇社区,从部委到基层科室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信息通报制度,将各地区、各部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工作规划、工作机构、具体措施在相关网站上公诸于众,接受上级和公众的监督。

  三、政府主导、合力推进。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和社区为主体,广泛聚合社区和行业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和学校、教育机构多方力量,增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整体合力。

  四、加强合作,落实责任。以社区(或行业)为主体,构建融党政机关、行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和研究院校、教育机构于一体的继续教育合作机制,落实社区(或行业)内各单位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社会性继续教育大平台过程中的工作责任,有效整合相关各单位的教育资源,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工作在基层全面落地,生根开花。

  五、建立奖惩制度,对正面典型给予通报嘉奖,对反面典型给予通报批评,对不执行、不作为的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有关法规的规定实施问责。总之,要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式,确保《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两基本,一进入”在执行过程中落到实处。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