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教育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卫小春委员:关于消除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隐患的提案

  随着各地调整学校布局力度的不断加大,广大农村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调整后新设立的许多农村寄宿制小学,规模办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但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不但影响了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广大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十分担忧。

  一忧食堂管理凭经验。多数寄宿制学校食堂没有办理“卫生许可证”,也很少按要求配备冰柜、消毒柜等设施,缺少必要的卫生保洁设备,炊事工具仅有生、熟案之分,设施设备仍停留在“烧大煤火”、“做大锅饭”、“喝大锅水”的水平。同时,大多数学校的炊事员均为学校在村上雇佣的临时工,而且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虽然按要求领取了“健康证”,但都没有相关的从业经历和管理经验。再加上食品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未配备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等因素,蔬菜、米、面等食物原料采购把关仅能靠肉眼观察或凭经验判断等原始手段,食品卫生安全基本没有保障。

  二忧上学往返靠接送。以山西省黎城县为例,大多数寄宿制小学承担着少则五、六个村,多至十几个村的学生教学任务,离学校最近的村庄有二、三公里,最远有十多公里,且交通条件极为不便。同时,受经济条件限制,全县所有农村寄宿制小学绝大多数没有配备专门学生接送车辆。为保障学生上、下学期间的交通安全,除个别有直达客运车的村庄外,多数学校普遍采取家长签字接送制度。周五放学、周一上学由家长或步行、或使用摩托车接送学生,其中难免有使用农用车、手扶拖拉机、三轮摩托车载人现象,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存在着极大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三忧煤炉取暖不安全。北方山区农村学校安装有锅炉以供冬季采暖的很少,多数学校仍使用的是煤炉取暖。为防止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各学校虽制订了教师夜间值班制度,每两个小时左右巡查一次;部分学校还安装了烟雾报警器。但由于人防难免有疏漏,技防水平又过低,一氧化碳中毒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予以解决。

  四忧宿舍火灾隐患大。与宽敞漂亮的教室相比,学生的住宿条件相对较差。一个40平方米左右的宿舍,最少的住17名学生,最多的将近40名,生均住宿面积远远不达国家规定标准。而且学生宿舍很少按要求设置消防安全通道,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学生普遍缺乏应知应会的火灾自救逃生知识技能。甚至有部分学生因宿舍床铺过多,将窗户堵死,一旦发生火灾,学生只能通过一扇门逃生而别无他途,后果不堪设想。

  五忧疾病防疫无人管。多数农村寄宿制小学没有配备专职生活教师和保健医生,卫生保健所对于学校卫生防疫也处于“空白地带”,学生日常疾病预防只能靠自我感觉和教师的经验判断。加之,学生住宿过于拥挤,空气流通不畅,一旦有学生出现流行性疾病,极易发生交叉感染,造成群体性传染疾病事故。

  六忧学生体质难保障。随着给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发放就餐补助,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午餐制度的实施,学生营养摄入已不成问题,但农村学校的体育锻炼设施严重短缺。如,山西省长治某乡镇两个联校21所小学仅有两个操场,而且面积不达标、配套不完善、没硬化、短器材。各学校的体育器材仅有乒乓球、羽毛球、铅球、跳绳等价廉易购的物品,体育设施也仅限于篮球架、乒乓球台、单杠、双杠等能就地取材、自己制作的范围,较为高档昂贵的器材设施极少,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保障,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也只能是跑步、做操。落后的体育锻炼现状,严重影响了广大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规范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消除寄宿制学校的安全隐患,保障广大农村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同样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改变学校布局调整“一刀切”的做法。在今后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中,应坚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上级部门应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研究制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避免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行。特别在寄宿制学校的设置上,应紧紧依托当地实际,本着既积极又稳妥的原则,成熟一个、调整一个,从源头上彻底消除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安全隐患。

  二、建议尽快制订出台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法规,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设施配套、人员设置、管理程序、安全防范等方面制订强制性标准,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及安全管理纳入依法监管范围,促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倾斜扶持力度,在继续落实好教育“一免两补”政策的基础上,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村学校的校舍建设、安全设施配套、教育教学设施配置予以支持。同时,应从统筹区域发展的角度,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应以省补、国补的方式,帮助地方政府提高对教育发展的投入能力,以解决广大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经费不足、运转艰难等问题,让农村学校既能“办得起”,还能“办得好”。

  四、建议编办和教育部门结合农村教育发展实际,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对农村教职工编制进行适当调整。应改变过去单纯按县域学生总人数捆绑核定教师编制的做法,综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学校设置情况和学生数量等多种因素,具体核定农村教师编制。特别是对于寄宿制学校,应调整增加食堂职工、生活教师、安保人员等专门岗位和编制,并督促落实到位,以解决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身兼数职、负担过重的问题。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