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央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做大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
据统计,2009年有43家公司上榜,2010年有54家,2011年有69家公司上榜。但通过对进入世界500强之中国企业的分析来看,我国企业存在以下特点:一是上榜企业多为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少,2010和2011年均仅有2家民营企业入选;二是上榜企业绩效多与其垄断地位有关,主要为石化、银行、电力、建筑、钢铁类行业,高新技术企业、新兴能源企业偏少;三是赢利模式上,主要靠国家政策扶持和资源市场垄断来获取高额利润,缺乏技术创新驱动力,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上榜企业以零售、电子电器、汽车、银行等服务业为主、具有较强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赢利模式相比,差距较大。
通过对2010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前十位的石化企业年人均营业额(年营业额/员工数)分析来看,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为2.823百万美元/人·年(285129/101000),埃克森美孚(美国)为4.651百万美元/人·年(400000 /86000),英国石油公司为2.2376百万美元/人·年(246138 /110000),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为0.4424百万美元/人·年(283407/640535),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为0.1296百万美元/人·年(217098 /1674541),可以看出,即便是垄断性企业,我国的石化企业的年人均营业额也远低于其他国家的企业,竞争力不强。
因此,在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环境不确定性较大和我国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特定背景下,需要我们不仅要做大企业,更要做强企业,要切实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使企业依靠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来获得竞争力和利润来源。需要我们确立一种与国际一流企业发展潮流和规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来引导我国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工作,使我国企业逐步实现五个转变:一是从做大转向做强;二是从习惯科技引进转向重视自主创造;三是从跟随科技发展转向引领科技发展;四是从依靠别人转向依靠自己;五是从科技输入型转向科技输出型。目前,在创新导向评价方面,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的创新型企业评选,部分地方政府和部分媒体也开展了类似的评选活动,但评选规模和影响力均有限,不能很好形成强烈的自主创新导向。
为此,我们特提出从国家层面开展评选“中国科技创新系列百强企业”的建议,并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组织,形成合力。鉴于评选科技创新系列百强企业是一项导向性强的工作,建议国家成立评选工作领导机构,统筹组建工作由科技部牵头,成员单位由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统计局、组织部、宣传部、广电局、财政部、税务总局、国资委、教育部等部门组成,切实发挥各部门优势,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加强舆论导向,营造自主创新氛围,给予政策、经费等相关保障,确保评选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确保评选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系统研究,制定评价标准。中国科技创新系列百强企业的遴选应该体现国家导向的原则,突出创新性的方向。鉴于我国企业的多样性,建议将中国科技创新系列百强企业进行分类评选,分为“特大型企业”(年产值在1000千亿元以上,每年评选10个)、“大型企业”(年产值在100-1000亿元之间,每年评选50个)、“中型企业”(年产值在10-100亿元之间,每年评选100个)、“小型企业”(年产值在1-10亿元之间,每年评选200个)、“微型企业”(年产值在1千万-1亿元之间,每年评选500个)五种类型来展开遴选。
在对上述五类企业进行遴选的时候,可否主要考察以下要素:
1.科技创新在本企业年产值中所占的比例;2.科技创新的构成与比例:即在企业的年度科技创新中,自主原始创新的占比、自主集成创新的占比、自主吸收创新的占比,沿用别人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占比;3.企业成长速度与科技创新贡献之间的关系;4.本年度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在其占产值的占比;5.本年度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在其占产值的占比等方面情况。
“中国科技创新系列百强企业”的具体遴选指标体系,建议由评选工作领导机构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定。
三、多措并举,奖优彰典。为了促进我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协调发展,进而形成比学赶追的生动局面。建议国家应要求各省(市区)政府、国资管理部门要重奖本地区、本行业进入各类科技创新百强的企业,并且在政府奖励、税收减免、税金返还、企业家重用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形长效机制,以起到奖优彰典,促进竞争的目的。要通过具体奖励措施,让企业心动,让企业家心动,让企业员工心动,最终内化为中国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共同的行动价值观和最求。同时,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通过持续不断的双向(奖励创新和打击侵权)举措,确保评选活动持续开展、充满活力。
四、注重总结,加强宣传。建议组织力量对科技创新系列百强企业进行认真的研究,对当前科技部和各地开展科技创新企业评价的试点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落实好相关配套政策,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同时,利用宣传部、广电局的行业主管部门优势,加大对进入科技创新系列百强企业的宣传力度,树立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让国内其它企业学有方向,赶有榜样、奔有路径、上有方法——努力营造以创新为荣的社会环境和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