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科技医卫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赵光华委员:关于加快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提案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积极向世界各国介绍天然药物。该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世界上现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天然药物研究开发机构,西欧、美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天然药物发展尤为迅速。欧洲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药物市场,销售额占全世界总额的44.8%。美国已加速对中草药的研究进程,一些大学设立“美国中药科学研究中心”,专门从事中草药的研究开发。日本对中医药市场的反应非常敏锐,早已把草药、汉方药列为日本医药的中药组成部分,宣称要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世界天然药物的研究中心。可见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

  中药除了作为治疗药品,还被开发成保健品、食品、饮料、化妆品、日用品、食品添加剂,中药农药、中药兽药、中药饲料添加剂等等。中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天然药物产业,是中国可能在全球形成垄断地位的产业,能够有机地将中国新的知识经济与农业相结合的产业。通过全球化大营销,中国的天然药物产业将形成比较优势明显的大产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因此,尽快发展大中药产业,除了巨大经济效益外,还将优化工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更加显著的社会效益。为此建议:

  一.尽快制定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加大宏观指导与扶持,充分发挥各区域特色,错位竞争;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互补,构建区域间协调体制机制,完善产业服务及信息系统。

  二.根据各省、各地的不同气候、土壤、环境等特点来制定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规划。合理利用当地中药资源和生态环境两大优势,逐步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种植传统的中药材。推进基地化建设,实行连片种植、合理布局,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重点建成一批主导方向明确、专业化水平高的中药材种植区。可以将中药材种植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当中,纳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范围中,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增加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三.出台对中药产业的政策支持。对符合国家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的农户、企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大企业与各地农户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中药材种植发展模式,把区域内各自为战的无序竞争和生产力整合起来,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等方面加大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和抗风险能力。

  四.国家对重点省、市中药发展的潜力进行专项评估,包括现有中药生产企业、研发技术等,从而确定中药材种植的种类、规模,以保证中药材种植市场流通环节的畅通。

  五.以市场为导向,以现有中药加工企业为基础,鼓励中药企业优势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加工业布局,分地区、分品种构建中药材初加工、深加工产业链。以产品为核心,整合医、学、产、研资源,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中药种植基地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现代中药制造、物流基地;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的现代中药生产、流通企业,确保生产出来的中药材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做到药材生产开发“稳产、高产、优质、高效”。

  六.加大科技对中药产业的支撑力量。

  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中药产业科技研发支持力度,设立中药产业及相关产业科技资助计划,鼓励在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技术平台、工程中心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向中药产业适度倾斜,推动在市场机制下的中药科研投入,促进中药材的成果转化,使之成为能够直接惠及民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建立国家中药材重点品种储备制度。

  建立国家中药材重点品种的储备制度,可以有效地引导市场,促进国家中药产业信息化。当发现疫情,中药材原料供应不足或价格异常时,国家和地方都能积极应对,为中药材的市场稳定和民生提供可靠保障。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