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13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天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三聚氰胺奶、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问题豆芽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也严重影响了国家形象,百姓对吃什么才安全深感忧虑。食品安全已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媒体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的重点。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食品产业规模化、组织化、集中化程度相对较低,食品生产经营链条长、数量大、规模小、基础差、业态复杂。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社会责任感欠缺,诚信意识不强,有的甚至利欲熏心,顶风作案。食品安全监管点多面广、环节多、任务重、难度大,监管部门职能交叉,监管能力不够强,监管触角没有延伸到基层,群众监督参与度不够高,打击惩处和责任追究不够到位等。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的是以环节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农业、质监、工商、卫生、海关、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从原材料到产品、市场、餐桌的顺序进行分段监管。从理论上看,这种监管体制不仅界限十分明确,而且可以强化多重协同保障,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九龙治水,职责不清,导致监管越位、重复监管和监管缺位、监管空白并存的问题,特别是街道(乡镇)、社区(村居)虽有地域优势,但由于没有监管资格和执法队伍,也造成了“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等现象。
食品安全是一个需要长期面对的社会问题,亟须建立科学、统一、权威、高效的监管体系。结合我国食品生产经营实际,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重点建设好两个体系,即以政府各职能部门监管为主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以监管站、监查点、巡查员以及公众举报监督为哨点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实现各环节有效衔接,形成监管合力,堵塞监管漏洞,提高监管水平。
建议:
一、全面加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能力建设
坚持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特别是在基层食品安全执法装备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等方面应予以重点保障。加强基层食品安全执法队伍建设,在编制、管理和业务培训等方面应加大保障力度。强化食品检验能力建设,坚持定期或不定期抽样检测,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按程序定期统一向社会发布,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预警和放心食品公示。强化依法监管、责任监管能力建设,完善“问题”食品可防、可控、可追溯机制。强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发现问题,快速反应,及早控制,妥善处理。强化引导公众安全消费、科学消费能力建设,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全面提高社会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依法维权能力。加大食品安全科技研发力度,设置食品安全科技专项,提高食品安全科研水平,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二、加快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一个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实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是把监管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保监管到位,让水流到头的有效途径,这有利于清晰监管责任,进行综合监管,使监管方式由粗放变为精确,使每位监管人员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切实做到各监管环节无缝衔接,有效防止和消除执法盲区和监管空白。建议坚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划网、网内履职、层层落实”的方针和“定区域、定单位、定人员、定责任”的要求,科学合理划分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员和工作职责,实行“以网定格、以格定人、以人定岗、以岗定责”的工作模式,切实做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同时,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对一线监管人员进行明查暗访,及时纠正和查处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和消极作为的行为。
近年来,天津市津南区不断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采取成立区食品安全综合执法队,建立镇食品安全监管站,设立村(居)食品安全监控点,聘用食品安全协管员等办法,着力构建区、镇、村(居)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形成了区有食安办、乡镇有监管站、村(居)有监控点,巡查有食品安全协管员,横到边、纵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较好地发挥了前沿哨所和哨兵的作用,有效弥补了基层监管缺失等问题,切实做到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及时打击,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无缝隙,从根本上解决了食品安全监管“上边热、中间梗、基层凉”和“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等问题。目前,天津市正在大力推广津南区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全市各区县加快建设食品安全三级监管网络体系。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及对违法生产经营者的严厉惩处制度
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是强化社会监督的重大举措。各级政府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及时发现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惩处违法犯罪分子。各级政府应加快设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专项资金,把举报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列入奖励范围,经查证属实的要及时兑现奖励。鼓励广大群众和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食品安全问题,努力将各类食品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让问题食品无处藏身。同时,加大举报奖励政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严格执行食品安全举报保密制度,严惩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切实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治乱需用重典。建议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坚持“严”字当头,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举措和更大的力度,对食品生产经营领域的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不敢铤而走险,坚决铲除影响食品安全的毒瘤。同时,适时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案件查处情况,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自觉诚实守信,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食品安全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食品安全监管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孩子的笑声,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共同营造一个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安全无忧的良好环境,让百姓吃着放心、用着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