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社会与法制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张承芬委员:关于完善养老体制的几点建议
   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即出现了所谓未富先老问题。四个老人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严重冲击着旧有“养儿防老”和大家庭式的养老模式。“尊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但是,因为诸多原因,许多地区的一些老人晚年生活难于得到保障。

  一、目前养老体制存在的问题

  1、三类老人老年生活存在较大困难当前三类老人老年生活存在非常大的困难,一是生活在农村只能享受基础养老保险的老人。人均每月55元只能保证基本吃饱饭,还要依赖子女的赡养,生活质量要受到子女尽孝情况限制。二是生活在城市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老人。这些人大部分没生活来源,生活完全靠子女,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社会的关爱。三是没有享受到基础养老保险的农村老人。这部分人生活状况基本靠子女赡养,生活保障不确定性大。

  2、精神赡养基本缺位老年人精神赡养情况则更差,尤其是乡村老人们很难得到精神的抚慰。更有甚者对老人冷眼相加、恶语相伤甚而打骂老人。城市老人虽然好一些,但是由于子女的工作等等原因,老人们缺少和儿女们沟通的机会。造成老人孤僻闭塞的处境,有些老人特别是丧偶老人还出现了种种精神障碍。

  3、临终关怀工作没有得到重视目前大城市临终关怀病房刚刚起步,中小城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未得到应有重视。国家缺乏相关的法律条文对此加以规范。

  二、建议

  1、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现在社会竞争和社会压力较大,仅仅依靠子女们赡养老人不现实。只有逐步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全社会一起来关心老年人并共同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才能真正让老年人安享受晚年,因此政府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2、推广社区养老模式。社区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比如志愿者、义工、学生等。要充分利用这些社区资源,加大社区对老年人家庭的帮扶。一是进行日常生活方面的服务,主要包括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主要包括上门送饭、做饭、打扫居室衣物、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使老年人可以不脱离自己所熟悉的环境而得到照顾。二是社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和掌握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意外伤害的预防、自救、他救;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服务,疑难病症的转诊,急危重症的现场紧急救护及转诊;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为老年人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等等。三是社区提供精神生活方面的服务。如为老年人提供社交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举办书法、棋牌、歌咏等比赛活动,丰富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等等。

  3、逐步建立临终关怀病房慢性疾病是老年人的长见病,为了不让剩余的生命时光被痛苦折磨,应逐步设立关怀病房,一方面对老人进行适当治疗;另一方面给予人文关怀,对其进行心理、精神上的安慰,让他们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可通过对大城市临终关怀病房成功经验的总结逐步推广到中小城市,最终达到立法保障。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