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作为曾经建立过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民族,满文作为清朝的法定文字形成了大量的满文古籍文献,包括图书、档案、碑刻、谱牒、舆图等等。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中,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满文古籍文献都属于最多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目前中国现存满语文文书档案浩如烟海,而能看懂满语文的人却寥若晨星。尽管保存下来的满文史料十分丰富,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不久将变成一种无法破译的历史化石。这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个无法弥补的损失。目前国际上从事满学研究的机构遍布日本、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若干年后,如何证明满文属于中华民族都将成为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满语文的学习和研究曾受到高度重视,在中央民族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院校里设立了满文班,培养满语文专业人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相当一批满语文专业人才退休,而中青年的满语文人才极其缺乏,形成了满语文专业人才严重断档现象,而精通满语文者更是凤毛麟角。
因此建议:
1)在中央民族大学、黑龙江大学这些原来有满文教学历史的大学继续开办满文班,每年抽调有志于专研满语言的满族学生专门学习,可以降低录取分,学生可以作为精通满语文者专门为有丰富满文资料整理需求的我国北方几省博物馆等定向培养,作为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扶持。
2)一种语言没有足够的基础和土壤发展不能延续,我国有1000多万满族人口,在满族自治县或满族乡镇等满族聚集和活动的地区,必须抢救性进行普及满族文化,对于尚能进行满语口语的老人,当地政府需把扶持、发展满族语言作为一项文化的基础工作做起,鼓励和组织当地中年人学习讲、用满语。
3)在所有的满族自治县或满族乡镇等,或者其他满族较聚集地区的中小学开设满语课程,就像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一样均开设该民族语言课。
4)因为满文来自于蒙文,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可以在某些原来有蒙文教学传承的大学开办满文课程,每年抽调学生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毕业生首先考虑为需要开设满语教学的中小学教师录用,也作为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扶持。
5)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重要瑰宝——语言是否也有满文的同样问题?应该也有,只是不像满文文献多,满族汉化严重,更紧迫而已。希望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抢救也要同时给予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