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新农村建设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尚勋武委员:启动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种补贴政策 帮助贫困地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文件第三条提出“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水平。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增加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等政策措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良种补贴政策的施行,使我国主产区粮食新品种更新换代加速,与新品种同步推广的新技术全面普及,为全国粮食连续八年丰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同时又是菜用作物,目前全国种植面积7800余万亩,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研究表明,中国马铃薯主产区与中国贫困地区的地理范围重合度很高。国务院划定的我国大陆连成片的14个贫困地区,西南五省区、西北包括内蒙古、山西在内的黄土高原区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分布了中国80%以上的马铃薯。内蒙古、甘肃、贵州、云南四省马铃薯面积均达到或接近1000万亩。马铃薯是贫困山区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既是口粮的一部分,也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马铃薯是最耐旱的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规律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然降水规律十分吻合,所以发展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作物。但由于这些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有限,采用新技术的能力不足,农民大多采取自行留种或相互串换留种的传统办法,有些农户使用的种薯甚至连用10年以上。所以,目前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也是马铃薯单产最低的地区。据统计,2010年全国马铃薯鲜薯平均单产每亩1044公斤,主产省的内蒙古为818.5公斤,贵州为729.8公斤,甘肃为956.5公斤,云南为1033.5公斤,宁夏为638.5公斤,均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虽然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但研究表明通过科技进步增产的潜力还较大。甘肃研究的数据是在降水400毫米的定西等市,水分生产率应可达每亩2000公斤。导致主产区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有种薯质量、干旱、病虫害、肥量投入等,根据研究,种薯质量是最大的、也是最基础的影响因素。甘肃东乡县2007年引进示范脱毒的马铃薯种薯,示范点的亩产量达到2700公斤,而对照农户自留种薯的产量只有810公斤。  

  脱毒种薯是目前国际发达地区马铃薯生产普遍采用的新技术。马铃薯高产地区脱毒种薯的普及率达100%,而我国的比例不到50%,且质量控制较差。马铃薯是无性繁殖的作物,以薯块作为繁殖的种子,薯块在生长过程中会积累多达20种的病毒,种植世代越多,病毒积累越多,因而种植年份越多,减产越显著。脱毒技术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依据病毒繁殖速度较正常生长的茎尖慢的原理,将茎尖部分单独剥离繁殖成新的组织苗,在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下生产出的不带病毒的种薯。

  生产上可用的脱毒商品种薯有原种、一级种和二级种等。甘肃定西旱农中心的实验结果(品种是甘农薯98-1)是,用二级种薯比商品薯(用二级种薯生产)增产33%,用一级种薯增产61%,用原种增产83%。 黑龙江大学农学院的实验结果(品种是早大白)是二级种薯比农民自留种薯(不清楚世代)增产58%,用一级种薯增产135%,用原种增产187%。可见用质量合格的脱毒种薯能显著增产。

  2008年和2009年农业部部署的高产创建活动中,甘肃省分别在4个县和14个县测产,结果万亩片单产达到2447-4239公斤。最高亩产达到6479公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应用脱毒一级种薯,应用高产新品种陇薯3号、庄薯3号和克新6号,科学配方施肥、严格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等。这也充分证明脱毒种薯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意义。

  由于生产周期长、条件要求高,合格的脱毒种薯生产成本高于商品薯。根据甘肃的调研,马铃薯生产每亩的用种量较大,达到150kg,农户能接受的种薯价格在0.8元/kg左右,亩投入约120元。而市场监测,农民使用种薯企业生产销售的各级种薯亩投入分别是微型薯1800元,原种375元,一级种薯225元,二级种薯180。这个购种投入超过了农民的预期,也限制了合格脱毒种薯的大面积利用。

  为了降低种薯成本,2009年中央在马铃薯主产区启动了“脱毒马铃薯原种扩繁补贴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脱毒马铃薯良种体系建设,为在全国各主产区实行“脱毒马铃薯良种补贴政策”创造了条件。以甘肃省为例,2011年脱毒种薯扩繁面积达到了110万亩,扩繁脱毒马铃薯种薯已能满足2012 年全省1000万亩产区的种薯需要,马铃薯脱毒良种市场供需体系已初步建立。基于此情况,我们认为国家出台马铃薯良种补贴政策的时机已经成熟。早日出台脱毒马铃薯良种补贴政策对贫困地区农民来讲即使授之以鱼也是授之以渔的好事。

  及时出台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种补贴政策有利于将原种扩繁政策的成果落到实处;有利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形成种薯供应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贫困地区马铃薯产业集群的建立,加速贫困地区整村推进脱贫致富,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共同富裕,打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这几年的实践看,推动全国马铃薯产区采用脱毒种薯和配套技术,可使全国马铃薯单产由现在的1000公斤,提高到2000公斤,相当于增加7800万亩粮田面积,对国家粮食安全和节约耕地意义重大。

  建议先行在国家确定的连片扶贫区域的马铃薯主产省区启动实施良种补贴政策。采取以县为单位招标采购供种企业,由中标企业向农户供应合格种薯,地方农业技术部门配合落实农户,提供栽培技术指导。逐步过渡到直接向农户补贴现金,农户在市场采购合格种薯的方案。为了降低农户使用脱毒种薯成本,在海拔较高,繁种条件较好的县市区补贴二级种薯,其他地区补贴一级种薯,每亩补贴金额30元。 为使良种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建议按每亩1元向地方农技部门安排技术指导工作经费。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