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八连增”的佳绩,对此,基层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做出了重大贡献,功不可没。
然而,由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历史欠账较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设施和条件难以实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的科技需求。总结起来,我国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与机构现状存在四个“不相称”,一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产出与应用推广之间不相称,二是农业经营的多元化、科学化与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单一化、老化之间不相称,三是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农技推广手段的落后不相称,四是农技推广人员的贡献与待遇、收入不相称。由此导致推广经费不足,农技服务与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对科技需求差距较大;由于待遇低,许多农技推广站多年都没有进人,农科毕业生大都“跳农门”,另选高就,农技推广队伍呈现严重老化现象。某农业大省85%以上的乡镇农技推广站为“三无”站;某产粮大市74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仅有17个建设了服务站,26个落实了农技推广服务设备资金。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与体系建设。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办公用房、业务设施设备、试验示范基地等基础条件建设,并逐步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尽快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使推广机构办公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二、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为农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建议各级政府定期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农业科技知识的轮训,提高他们对农业新科技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应用新型信息传播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
三、出台鼓励农技人员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政策,调动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根据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工资晋级、职称评聘、先进及劳动模范评选等的条件,公正地评价他们的社会贡献。对自愿服务基层的农科毕业生参照大学生村官的做法,在考研、报考公务员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