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社会与法制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汤建人委员:关于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提案

  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和缩影,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社区已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已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十一五”期间,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社区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表现在:社区管理体制不断健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服务队伍不断壮大。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社区建设存在的困难

  尽管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社区管理体制还适应不了社会管理形势与任务的需要,社区服务功还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社区建设还存在很多困难,主要表现为:

  (一)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待加强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个别地方在发展取向上仍然片面地重经济增长,轻社会管理,对社区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如, 一些市、区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未将社区的办公、活动用房和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公益场所等纳入规划。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薄弱,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二)社区服务功能有待拓展

  在管理体制上,政府部门习惯把社区居委会当作自己的下属机构,各种工作都进社区,社区成了政府的“腿”,行政化倾向明显。社区工作是以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为主,服务功能不足,服务内容不多。

  (三)社区建设投入有待加大

  长期以来,城市社区建设经费,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投入渠道单一,总量严重不足。困难的市、县、区,财政未安排社区建设专项经费,主要靠部门投入为主,以致社区基础设施落后,为居民服务的平台缺乏。有的城镇社区服务人口几万人,但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却不足1000平方米,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党员活动室、警务室、会议室和综治工作室等或有牌无室或一室几牌。社区办公经费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政府在各种事务下移的同时,并没有将经费下移。社区办公经费的紧张,影响了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

  (四)社区干部素质和待遇有待提高

  社区普遍存在工作人员少,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低的现象。人们对社区干部的印象过去是“几个大妈”、现在是“几个大嫂”。除少数大中城市外,社区工作人员的生活补贴每月大多在600元左右。由于待遇低,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队伍难以稳定。

  二、推进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切实转变观念,加大扶持力度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和落脚点,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社区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社区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整合功能,使之成为构建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和承载平台,以社会管理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1、完善政策法规,为社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明确社区管理的职责,通过制定政策培育社会组织,完善社区服务的市场机制,激发公民的社区精神,促进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构建社区管理体系,用法律规范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家庭、个体的行为,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为居民依法参与社区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2、加大社区建设投入,确保社区工作的正常、高效开展。建议将社区办公经费按比例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按一定比例增长;政府各部门在工作任务进社区的同时,实行“费随事转”的原则,确保工作经费进社区。

  (二)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1、构建自治化的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建议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构建自治化的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在确保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社区的自治权利,帮助社区加强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每个社区要建立居民代表会议,作为决策机构,负责决策本社区重大事项,并对社区居委会进行监督。由居民代表会议制定《社区管理委员会章程》,根据章程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社区干部、驻社区单位代表、居民代表组成,作为社区事务的执行机构。

  2、大力培育居民自治和民间服务组织。政府要在明晰职责的基础上,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变直接服务为间接服务,减少政府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工具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用资金、物业、人才来培育居民自治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让其承担过去由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责任。

  (三)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1、不断拓宽社区服务内容。要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开发服务资源,拓宽服务空间,实现由事务性服务向生活服务和福利保障的转变。针对居民的卫生保健需求,开发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龙头的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养生指导服务;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应以社区为依托,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服务。

  2、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按照民办公助、公办民营、股份制等办法,使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实体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体系。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社区发展物质基础

  1、科学规划,确保社区办公和服务基本条件。建议规划部门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要将社区的办公、活动用房纳入规划。按“五室(会议室、党建活动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文体娱乐室)、四站(社区服务站、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站、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一校(市民学校)、一场所(室外健身活动场所)”的标准配套好社区。对目前尚无条件建设的社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在国有房产中进行统筹调剂,通过借用的方式解决办公和活动用房,为开展社区服务提供最基本物质条件。对于新建小区,开发商必须按规定建设配套的公共设施,否则不予以审批和验收。

  2、完善投入机制,确保社区建设工作的正常、高效运作。建议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社区建设。加大驻社区单位对社区的支持与配合,实现以财政为主、民资参与、辖区共建单位资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 

  (五)加强社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

  切实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待遇以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参加社区建设。通过岗前培训、专业培训和鼓励学历进修等抓好社区“两委”干部的理论和业务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