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报告,主题鲜明,高屋建瓴,逻辑严谨,论述深刻,通篇展现出党中央高超的政治勇气和智慧,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体现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精神,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是推进我国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指南。报告有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旗帜鲜明。明确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等根本问题。二是理论贡献重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彰显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是布局更加完整。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进行了全面部署。四是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报告激励鼓舞全党全国人民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肩负的责任使人清醒。报告指出:“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所强调:“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这个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在新的征程上,党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完成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三大历史任务”。
2.忧患的意识催人警醒。报告在充分估计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科学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清醒认识到制约科学发展、发展差距、社会矛盾、道德缺失、组织队伍状况、消极腐败现象等六个方面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清醒认识到“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要按照十八大精神,坚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
3.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确保政治上的坚定。报告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成功实践,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求真务实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起成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是十八大最重大的理论贡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因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体现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品质。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4.坚定的信念凝聚共识。探索成功的道路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道路都是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根本大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找到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接力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幸事,是中华民族的幸事,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更加幸福的明天。
5.明确的目标指引方向。所谓领导者,是指居于某一领导职位、拥有一定领导职权、承担一定领导责任、实施一定领导职能的人。所谓好的领导者,是指除了具备领导者一般素质之外能把光明的前景告诉他的追随者的人。报告在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两个百年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两个百年目标”清晰地勾画出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全党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前进方向。
6.创新的精神催人奋进。报告在多个地方指出,要清醒认识并把握本世纪初头二十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强调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要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要按照十八大精神,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经受得住“四种考验”,防止“四种危险”,解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个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的重大课题;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
中共十八大报告十分重视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集中论述统一战线有479个字,在协商民主中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151个字,在其他地方也多次提到这个政党制度。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中共十六大以来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创新成果,既是对统一战线工作的肯定和鼓舞,也是激励和鞭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多党合作工作为例,报告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强调了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报告指出,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这个法宝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出了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凝聚力量。二是指出了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促进五个方面关系的和谐,即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三是指出了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目标,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2.强调了统一战线的旗帜和基础。报告指出,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一是明确了统一战线要举什么旗帜的问题,即继续高举两面旗帜,即在大陆范围外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陆范围内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二是强调要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在两面旗帜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党与党外人士既要坚持道路、目标、旗帜、理论体系的一致性,又要保持党外人士在根本原则基础上的多样性。
3.强调了党与党外人士团结合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一是强调要继续坚持“16字方针”,即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二是强调团结合作的目标,即“三个同心”,促进党外人士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三是强调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
4.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
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多党合作工作中头等的政治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主党派工作。引导广大统战成员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以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和进步性、广泛性建设为主线提高参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使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
2.牢牢把握促进政党关系和谐这个主题。在做好人事更替的同时着力做好政治交接,在广大统战成员中进一步巩固政治共识,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认同,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3.为实现十八大绘制的宏伟蓝图作出积极贡献。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十八大报告对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全面谋划,引导教育广大统战成员,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凝心聚力。
(石树梅:民进中央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