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民进总结表彰暨工作推动会 >> 榜样示范 >> 先进个人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作家、学者融于一身


王旭烽

  王旭烽,女,汉族,1955年出生于浙江平湖,祖籍江苏徐州铜山,1982年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原杭州大学历史系)毕业。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曾任《浙江工人报》编辑、记者,中国茶叶博物馆资料室工作人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现为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人文·茶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国家一级作家,茶文化学科带头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成员,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理事长,国家首批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中青年科技突出成就获得者。

  1990年,王旭烽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2002年、2007年两度被当选为浙江省民进副主委,2008年当选为民进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浙江省政协委员。

  1989年从事茶文化研究,其长篇小说《南方有嘉木》获中宣部1995年度五个一工程图书奖,第二届浙江省鲁迅文艺奖优秀作品奖,其个人获第四届浙江省鲁迅奖突出成就奖。2000年,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前两部《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围城》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7年,长篇报告文学《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图书奖。2009年凭借长篇报告文学《家国书》第三次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并获“徐迟奖”。

  一、 文学成就

  1979年发表的处女座《承认不承认》一部独幕话剧,自己创作又自己担任女主角,获得了剧本和表演两个第一。从此醉心文学创作至今,已发表作品约1000万字。

  茶与文学第一人

  1989年王旭烽老师开始从事茶文化研究,由此她找到了一个文学创作绝佳的题材——茶。茶文化“中”、“和”的精髓与她内在的文学理想有着高度的契合,于是一部耗费她十年青春的长篇巨制拉开序幕。

  1995年茶人三部曲第一部《南方有嘉木》一面市,就引起文学界与读者的震动。获中宣部1995年度五个一工程图书奖,第二届浙江省鲁迅文艺奖优秀作品奖,其个人获第四届浙江省鲁迅奖突出成就奖。

  2000年,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 ——《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围城》全部创作完成,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前两部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散文

  王老师的长篇小说除了茶人三部曲外,还有早期创作的《姑娘山速写》;以吴越国为历史背景的历史小说《斜阳温柔》;充满想象,实验先锋的《绿衣人》;侦探悬疑,直逼灵魂的《飘羽之重》。

  中篇小说集《爱情西湖》更是从各个角度展现了这位一流作家的文学功力,她以西湖十景分别作为小说的题目,通过不同的时代、人物和他们的爱情表达了她对生命不同角度的十次思考和探讨。

  此外还有小说集《走向诺贝尔——王旭烽卷》、《曲院风荷》,散文随笔集《香草爱情》、《英雄美人》,茶文化散文随笔集《饮茶说茶》、《爱茶者说》、《瑞草之国》。茅盾文学奖的评委曾说王旭烽是中国当代最讲究文字的作家之一。

  地方史专家

  王旭烽教授是浙江地方史、地域文化的专家。担任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文化组组长。地域文化与文学的领域历年来出版的书目也很可观,有《绝色杭州》、《西湖新梦寻》、《书香乌镇》《走读西湖》、《走读浙江》、《杭州史话》等。

  王老师还是《中国国家地理》的特约专家。在《中国国家地理》557期“江南”专辑上发表了《湖畔开放着人文之花——西湖与杭州》、《龙泉剑:铁英淬铸的冷兵君子》、《紫砂泥土蕴乾坤》等系列文章。在583期福建专辑上发表长文《大观福建茶》。

  王旭烽老师是浙江省茶文化研究方面的资深专家,国内目前唯一的茶文化学院——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的学科带头人。2008年对磐安发现的古茶场进行全面的考察以后完成了《玉山古茶场》一书。2009年被聘为《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浙江卷》下编第五章中“茶文化”一节的撰写人。《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全国各地文史研究馆共同编撰的大型丛书。

  报告文学

  《茶者圣——吴觉农传》是第一部真正为吴觉农立传作品为当代茶圣吴觉农立传是树起了当代茶文化的标杆。王旭烽教授是为当代茶圣立传的第一人。

  2007年,她长篇报告文学《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第二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2009年她的长篇报告文学《家国书》第三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这样级别的奖项能够三次颁给同一位作家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2011年《家国书》获报告文学徐迟奖。2012年报告文学《主义之花》获年度女性文学。

  舞台影视

  她早年曾编剧的电视剧《舞蹈教师》获飞天奖二等奖。也策划撰稿了大型电视片《浙江七千年》。特别是总撰稿中央电视台17集电视专题片《话说茶文化》,这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主题的纪录片。目前又与中央电视台记录片频道合作,编剧大型记录片《茶——一片滋养世界的叶子》。

  王旭烽老师创作的大型越剧新编历史剧《藏书之家》,由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主演。该剧2004年文华新剧目奖。2010年秋赴台巡回演出。

  2009年年末开始,王旭烽老师为中国北方昆剧院撰写昆剧《红楼梦》剧本,2010年10月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演。

  二、 茶文化成就

  中国茶谣——开拓茶文化表现形势的疆域

  2008年王旭烽教授撰写了茶文化大型舞台艺术呈现《中国茶谣》的文本,后发表于第99期农业考古。

  这一茶文化的舞台艺术文本的创作,将各种舞台艺术形势兼容并蓄与茶文化之中,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之后编撰了教材《中国茶谣的创意与文化呈现》(中国社会出版社)将这一创新系统的整理并延续下去。同年中国茶谣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舞台、教材、课堂、科研多位一体了。

  08年初王老师开始创作《中国茶谣》剧本,剧本完成后得到了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成功策划、实施、导演了这台大型茶文化舞台艺术呈现。

   “中国茶谣”分别在联合国世界茶叶大会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精彩亮相。也使浙江林学院这样一所以理科知名的大学在文化空间开辟了新的领地。把“中国茶谣”变成培养学生、锻炼人才的课堂。开设了如“中国茶谣与策划学”、“中国茶谣与文学”、“中国茶谣与戏剧”等等一系列理论课程。更使编排、演出“中国茶谣”的全过程成为学生最生动的实践课。并组织编写《中国茶谣》教材。做到了因时、因地、因材施教。

  2008年《中国茶谣》获得浙江省校园文化品牌,全国校园文化品牌优秀奖。

  2012年编剧总导演的大学生原创话剧《六羡歌》再次成为呈现式教学的新成果,已经入围中国大学生戏剧节决赛,在北京公演。

  全民饮茶日——茶为国饮的实践者

  2009年420日农历谷雨上午,由王旭烽教授主要策划、组织的首届“全民饮茶日”启动仪式在杭州涌金门广场举行。自此,2010、2011、2012,每年的谷雨都成为全民饮茶日,坚持不懈的做了4年,2012年杭州市政府正式立法,确定全民饮茶日为法定节日。

  创意产业专家——不断萌发的精神茶芽

  王旭烽教授是杭州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的文化组组长,对文化创意产业有一番研究与实践。2008年专门为杭州市创意产业做了题为“湖畔盛开的精神花朵——进一步推进杭州文化人创业的思路和对策研究”的科研项目。2009年被推选为“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的理事长。

  2009年末王老师带领师生团队与临安市政府合作,在钱王祠成功的策划和实施了大型茶文化雅集“陌上花开·禅茶乐石”。

  2009年王老师在林学院附近策划并实施落成了“中国茶谣·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学生们现在亲切叫做“茶谣馆”。茶谣馆是将茶文化作为产业开发,将茶文化项目作为文化产品经营、以高智慧含量的创意思维作为经营思路的茶文化综合实体。是融产业、教学、研究为一体的试验平台。

  为此2009年至今王教授为茶谣馆策划了5期“茶壶与茶杯”系列讲座,挖掘我校各个学科教师的才华与学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现在“茶谣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成为茶文化培训的基地,成为外界了解我校的窗口,成为教学实践的场所,成为学生实习基地,成为学生就业的平台。

  三、教育成就

  几年来王老师上的茶文化通论、古代茶文化典籍导读等课程,备课认真严谨,上课内容深入浅出,既生动又详实,每堂课都会带一件与茶文化有关的实物,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为使学生能更系统、详尽的学习茶文化知识,还亲自着手撰写茶文化教材——《茶文化通论》。而在全校范围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地域文化与文学,影响很大。

  08年5月王老师把《玉山古茶场》的全部稿费捐给红十字会用以抗震救灾,并撰写文章激励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战士。这一事迹在学校校报上报道以后在学生中间影响巨大,以实际行动为浙林学子上了一课。

  王旭烽老师被聘为茶文化学院的学科带头人以后一直为茶文化专业的建设倾注心力,思考学科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致力于构建茶文化学科的框架,帮助茶文化学科的每位老师找准各自的学科发展方向和学术研究领域。

  从07年王老师开始创作《中国茶谣》剧本,08年“茶谣”推上舞台,同时“茶谣”成为茶文化学科的科研课题,成为精品课程,成为一部教材。09年“茶谣”有了实体,建立起了茶谣馆。2010年“茶谣”将成为茶文化学院的茶叶品牌,还将成为一份杂志、一个网站……

  在王旭烽老师的推动下,“青春版茶文化”已经开始启动,在省政协会议上王老师作了题为《打造人文浙江,建设绿茶大省——关于“茶为国饮、茶入校园”的倡导和建议》的提案。她希望孩子们、年轻人都能喝茶,都能为茶文化所浸润。

  同时她也不忘把我们的教育理念传播到全世界,积极的推动“国际版茶文化”。她建议茶文化进入孔子学院。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茶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使者。计划将茶文化与汉语相结合,通过“教师、教材、教具、教舍”这四大茶文化的传播手段,与全球各大学中的孔子学院相结合。目前国家汉办已经决定在学校设立孔子学院的培训中心。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扬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