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3年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经济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卢天锡委员:关于科学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大力催生“黄金效益”的提案

  一、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的重要意义

  长江作为亚洲第一大河流,是我国贯穿东中西地区的经济主轴,也是世界上可开发空间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流域经济带。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2800多公里,长江航运承担着沿江85%的煤炭、85%的铁矿石、中上游90%的外贸运输量,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形成航运带动物流、物流拉动产业、产业推动合作的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模式助推长江中游中部城市集群发展意义重大:

  一是流域开发客观规律的需要。国内外实践表明根据国情区情域情对大江、大河流域进行重点开发,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美国对于田纳西河、德国对于莱茵河流域进行大规模开发,有力地带动了本土的经济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长江水运具有运价低、耗能低、排放低、运量大的“三低一大”优势,是最环保、最经济、最节能的运输方式。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能源消耗、防止环境污染,也是建设“两型”社会、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

  三是国家长江开发战略的需要。长江集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任务于一体,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是带动东、中、西部整盘复兴的战略举措。首先,增强了长江流域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源的优势,使之在对外开放上迈出新的步伐,有利于改善投资硬环境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其次,促进了长江中游中部地区在承东启西中加速崛起,有利于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第三有利于东部长三角地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为中西部地区提供更好服务。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也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2009年先后作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带动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应该列入议事议程”、“开发长江水运潜力,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批示。2009年9月,国务院通过的《促进中部崛起规划》提出“以武汉为中心,依托黄金水道,壮大宜昌、荆州、岳阳、鄂州、黄冈、黄石、九江等沿江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打造产业集聚走廊。”2011年1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强调要积极发挥长江干线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重要作用。

  航运中心建设战略的需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加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为各国抢滩市场的重要砝码,并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兴建主要港口,港城竞争愈趋激烈。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有利于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

  是沿江城市加快发展的需要。首先,将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快流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其次,将促进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有利于建立以水运为主导、公路、铁路为基础、空运相辅助、江海河贯通、水陆空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第三,将进一步促进长江沿岸港口功能布局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二、制约长江“黄金水道”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问题

  长江黄金水道曾经是贯穿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脉络,历史上以江兴城、以江兴市、以江兴业,无不与长江息息相关。如今,昔日沸腾的“黄金水道”似乎有些沉寂,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远远没有充分发挥,长江的水量为莱茵河6倍,但运输量仅为莱茵河的1/6,长江航运的作用效能大约只有莱茵河的1/40。主要问题是:

  (一)“一桥锁江”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整个长江上有将近百座桥梁,部分桥梁的净高净空都对船舶通航构成了限制。最典型的就是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空高24米,桥身过低严重阻碍了长江中上游发展,形成“一桥锁大江”的局面。在南京长江大桥以下的港口由于不受桥梁高度限制,5万吨级海轮可乘潮直达。但大桥以上只能最高通航5000吨级货轮,先后投资数十亿元在芜湖、安庆、重庆等港口建成的数十座5000吨级外贸码头和集装箱码头,很少有大型外轮靠泊,形同“腰斩”。造成中上游进口的大宗货物如煤炭、钢铁需要转驳,出口的大宗货物如船舶、机械需要到下游二次组装。有关数据显示,到达南京以上港口的船舶数量仅占长江船舶总数的3.6%,能往返的占1.3%,长江中上游港口资源大量闲置。

  二)“肠道梗阻”的问题。航道总体上仍然处于天然航道状态,航道逐年变窄,泥沙淤积严重,通行能力降低。目前长江干线航道总体上已呈两头深、中间浅,两头通、中间堵的状况。长江上游航道目前的标准较低,湾窄浅险、滩多流急。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航道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库尾回水变动区出现了新的阻航问题。

  三)“九龙治水”的问题。无序竞争、多头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涉及多个国家专业管理部门和长江流域的多个省市,沿江各省各自为政,建设了大量码头,造成长江港口生产竞争激烈,港口装卸价格一路下滑,效益不佳,港口只能维持一种简单再生产状态。同时,管理政出多门,不仅造成了监管的重叠,还产生了监管的真空地带。

  四)“通关缓慢”的问题。航运支持保障设施与装备水平较低尤其是信息化和公共信息数据库、行业管理信息网络的建设比较滞后,加上管理水平较低,经营服务不规范,严重影响集装箱运输效率。

  三、充分发挥长黄金水道”作用的几点建议

  一是制定发展规划。规划是发展的龙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需要统一规划先行,整体规划与专业规划兼容。建议由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和水利部牵头,制定长江“黄金水道”发展的统一规划,平衡各方利益,助推区域发展;要加强各类各层次规划的衔接配套,逐步构建“彰显各地特色,顺应合作需求,促进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规划体系。

  二是突破瓶颈制约。对那经长江大桥等影响长江通航能力的桥梁进行改造,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新建跨长江大桥的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建设新的影响长江通航的桥梁。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议国家交通运输部、水利部、铁道部等要加大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投入,加大航道疏浚力度,以打通大通道为基础,切实加快以高速公路、铁路、港口为重点的沿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以水运为主导、公路、铁路为基础、空运相辅助、江海河贯通、水陆空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配套齐全、管理一流”的思路,立足实用性、源头性、协调性、公平性和地域性,进一步完善电子口岸应用系统、搭建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提供一站式优质高效服务,逐步构建“网络互联、信息互享、平等互利”的口岸互通体系。

  四是合理布局产业。建议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加大沿江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将国家重大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项目优先在沿江布局;按照产业“科学布局、精细分工、完善配套”的原则,指导各地依托自身特色主导产业和资源比较优势,促进沿江产业联动,打造参与全国、乃至世界产业分工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逐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流域大而全、区域特而优”的产业互动发展格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进跨省域企业间协作配套和产业合作互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区域产业集中度,打造区域富有活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五是建立协调机制。借鉴欧洲莱茵河管理中央委员会(CCR)的管理体制,由国家发改委、交通部、水利部牵头,建立统一协调长江水系管理和开发的专门机构,以市场化运作为目标,以法制化建设为保障,形成长江流域各省市紧密合作、资源整合、联合开发、联合攻关的战略联盟。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