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和金门相隔咫尺,过去是两岸对峙的前沿阵地,现在则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桥梁。构建厦、金海峡两岸跨境经济合作区,不仅能够增进两岸政治、军事互信,而且厦、金也必然成为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海峡两岸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最大特色就是拓展ECFA空间, 强化ECFA实施效果, 是一种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优势的全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厦门和金门是地理位置比邻的两个岛屿,便于实现封闭式管理。台湾当局的离岛开发条例赋予金门比较优惠的法律政策,目前马政府也支持金门“新三通”政策,即通水、通电、通路,这为构建厦金跨境经济合作区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然而,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参与主体涉及两岸高层、地方政府、企业,甚至非政府组织,任何单方面的举措都难以获得成功。只有两岸高层达成共识,启动政策和管理等实质性的研究和探讨,制定可行性实施方案,明确推进路线、运行和监管模式,跨境经济合作区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建议:
1、加强研究。组织两岸研究力量就厦金跨境经济合作区先期展开可行性研究和制定发展规划,对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经济优势、功能定位,建设步骤和具体法律与政策支持,提出具体设想,争取两岸高层的支持,并纳入ECFA后续议题协商。
2、推动协商。推动将厦金跨境经济合作区列入ECFA后续协商议题的框架,两岸高层达成共同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共识,签署正式的协议。然后,根据共同协议制定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法律和政策框架。
3、制订方案。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和推进方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在暂未得到两岸高层签署共建协议的情况下,厦金两地地方政府先行启动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前期工作。比如地方达成共建协议,展开调研和制定发展规划等。二是在两岸高层认可和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厦金两地组成混合委员会来共同管理和统筹协调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事宜。
4、出台措施。制定综合配套的优惠政策与措施,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要根据两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运营模式和政策,形成有效的推动合力。两岸相关部门在地域划定、人员进出境以及海关、质检、税收、产业规划和行政司法等多个领域进行政策协调,整体推进。
5、整合功能。厦门目前拥有经济特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保税港区、大澄岛对台小额贸易区、台商投资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对现有的要进行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立法规范监管,促使单一功能向综合性多功能转变。
6、完善设施。两岸三通以来,不少金门居民已经在厦门购置房产,经营个体商店。要尽快解决两地医疗服务、就学以及车辆、人员往来、货物通关、物业管理的衔接问题,打造厦、金共同生活圈。在生活设施方面,厦门建设向金门供水、供电设施,台湾方面可以在福建沿海建设大型电站,以偿还购买福建生活用水、用电的费用。两岸共建和共同管理厦金大桥将使厦门和金门真正联成一体,方便两地之间的居民旅行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