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3年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经济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陈自力委员:关于调整我国铝工业战略布局的提案

  近年来,我国铝工业发展迅猛。1996-2010年,我国电解铝产能的平均增速高达20.44%,成为全球电解铝产能扩张最快的地区。由于产能扩张过快,我国电解铝及铝工业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产能过剩日趋严重,利润快速下降。至2011年底,我国电解铝产能超过2500万吨,当年实际产量仅1750万吨,库存超过100万吨,明显供大于求。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电解铝产能将超过3000万吨,产能过剩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导致行业利润快速下降。2005~2007年,我国铝冶炼行业的利润总额分别为119亿元、281亿元和369亿元,而2008~2010年行业利润总额分别降至124亿元、59亿元和118亿元。

  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由于西北地区电价相对低廉,2010年以来,国内电解铝产能增量90%以上投向西北地区。这将产生两个严重问题:一方面,由于电解铝产能向西部转移缺乏规划和管理,中东部地区的产能退出机制又不健全,全行业产能过剩的势头难以遏制。另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地处边远,电解铝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原料供应紧张、物流运输量剧增、电网配套压力加大等诸多问题。加上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过多布局电解铝产业,势必加剧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四是电力成本过高。电力成本占电解铝产业成本的40%左右,电力来源与保证供应是电解铝产业的命脉。2010年,我国电解铝行业平均用电价格超过0.45元/千瓦时,折合美元约7美分/千瓦时,为全世界最高。特别是中、东部地区及华南地区的电价偏高,已严重影响上述地区电解铝产业的发展。加上原料、人工、融资成本的上升,我国电解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下降。

  要解决上述难题,应该综合考虑电价、原料产品运输的物流成本等要素,以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为原则,重新调整我国铝工业的战略布局。为此,建议以兼并重组为推手,以“挺进大西南”的产业布局调整为重点,以系列优惠政策为保障,对我国电解铝产业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

  一、加快铝工业的兼并重组,切实压缩过剩产能。要全力推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力争用3-5年的时间,通过兼并重组,将我国现有的约100多家电解铝企业压缩到30家左右。在兼并重组的同时,引导企业对落后技术进行淘汰,或将产能转移到适宜发展的地区。

  二、调整电解铝布局,建设西南生态铝工业试验区。西南地区的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铝土资源、水电资源丰富,铝工业基础好,产业链较为完整,且距离铝消费重点地区较近,可较好地解决原料、能源、物流等问题,应作为我国电解铝产业的主产区。建议整合三省(区)重点铝工业基地,建设国家级的西南生态铝工业基地试验区。试验区建设重点主要包括:引导三省(区)建立西南铝工业联盟,加快试验区内部铝工业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资源和政策的共享;统一按生态铝工业基地的相关建设规范,打造绿色、循环、可持续的生态铝工业;引导铝下游产业特别是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业向西南地区转移,拉长试验区产业链,形成完整的铝工业产业链,全面降低试验区的综合成本等。

  三、给予西南生态铝工业实验区必要的政策倾斜。一是大力推动直购电试点,切实降低电解铝企业用电电价。二是构筑安全可靠的能源体系,创新铝电联营新模式,对符合条件的大用户、生产基地开展直供电试点。直接交易的电量采取水、火搭配,其中直接交易的水电电量原则上应占50%左右。对直接交易的余缺电量,由电网公司进行调剂,购电价格按目录电价的110%执行,售电价格按上网电价的90%执行。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