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3年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经济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高友东委员:关于建议国家尽快设立“北部湾临海经济特区”的提案

  北部湾经济区背靠我国西南四省(滇、黔、川、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和崇左6市)面积4.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市2.5倍的国土面积,拥有北部湾1600km的海岸线。同时,北部湾经济区面向东南亚,西南面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相邻,东南面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邻海相依,具有良好的地缘控制优势。

  我们提出的建议国家尽快设立“北部湾临海经济特区”的概念,是特指广西区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国土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岸线228公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原因如下:

  一是美国、日本及印度,近来在我国北部湾以南一些小国如: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加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控制力度,意在破坏离间我们与周边睦邻国家的关系,同时消弱我们国家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贸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我们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发出了挑战,不可小视。

  二是北部湾是我国最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之一,对稳定东南亚和平和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周边国家对我们国家的经济依赖性越大,我们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影响力也越大。北部湾临海特区有条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同时能够对东南亚地区进行有效的政治、经济调控。

  三是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10年1月日启动了东盟自由贸易区;2012年又贯通了连接西南四省区的高速公路;港口吞吐能力超过一亿吨;临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国家的这些举措,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已经创造了能够激活北部湾经济特区的条件和机遇。刘奇葆同志提出的“一轴两翼”的北部湾发展战略思路,作为国家中长期区域发展规划方案可行,目前集中打造“北部湾临海经济特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是临海三市北海、钦州、防城港国土面积20402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国土面积的3.23倍,人口密度仅300人/km2;天津滨海新区人口密度1100人/km2;上海浦东新区4200人/km2;可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开发的土地面积占经济区总面积20%计算,目前只开发了2.18%,尚有3600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大于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规划开发深水岸线228公里,淡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很好,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恰逢东南沿海和内地企业正在选择产业转移之时,国家出台相应的引导和支持政策,可以避免大量企业和资金外流到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孟加拉等东南亚周边国家,对我国西南的城镇化建设、劳动力转移可以起到拉动作用。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将“北部湾临海经济特区”提升为国家战略,利用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加强与周边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利用我国的工业品换取东南亚国家的自然资源产品如:橡胶、木材、煤炭、纸浆等,逐步加大周边国家对我国经济技术和工业产品的依赖性,具有深远的地缘政治经济价值。

  2、内陆地区的钢铁、建材、造船、机械制造业、电子通讯、海洋生物等产业,转移到临海建厂,可以节省大量的物流成本,扩大产业规模,近可以占领我国西南、东南亚的市场,远可通过防城港、钦州港方便快捷地开展全球贸易。

  3、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南部都是喀斯特岩溶山区,由于过去陡坡种粮造成生态严重退化,结合生态建设,还林还草,发展草食畜牧业。对老挝、柬埔寨、缅甸等水热条件好的周边国家提供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或办农场。通过北部湾东盟自由贸易平台,用粮食换取我国西南岩溶山区生产的牛、羊、鹅等,将对我国西南岩溶山区恢复生态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4、贵州省有丰富的煤炭、石灰石和高岭土资源,发展水泥和建材的规模产业有绝对优势,待北部湾经济特区批准后,基础设施和新区建设需要大量水泥和建材,东南亚国家也在发展,也可以通过北部湾东盟贸易区向他们提供基础设施必需的水泥和建设材料,防城港将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水泥、建材出口基地。对我国大西南的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来,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都作为国家战略,发挥了临海经济区的优势,对国家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贡献,“北部湾临海经济特区”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可以成为我国未来西南最活跃,最有后发优势的国际区域政治、经济合作平台,完全有条件形成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