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中教育的发展,在校中小学生数量增加,教学生活设施设备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据调查,很多中小学校都出现了这一尴尬现象:一到课间休息时间,女厕所常常排起长队。女生如厕难使得不少女生在教学时间少喝水甚至不喝水,即使有了尿意也尽量忍住,不仅影响学习成绩,对于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女生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泌尿系统疾病和肾脏功能,引发痛经甚至引起不孕症等。据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现有厕所和教学楼在设计时,出于建筑对称和美观方面的考虑,多是对称设计,男女厕所厕位比一般都是1:1。但目前,许多中小学女生数量普遍多于男生。如重庆某中学男生为2027人,女生为2444人;某某中学女生为1671人,男生为1412人。
2、女生如厕时间长于男生。据调查,女生的生理特点决定其如厕方式与男生不同,其如厕时间一般是男生的2至3倍,也就是说一个女生相当于2—3位男生。可见,女生对厕位的需求量大大高于男生。
3、女生如厕频率比男生高。由于女生特殊的生理习惯,需要多喝些水,因此如厕次数比男生多;而且从生理上讲,女生除大小便需厕位外(男生小便一般用便池,不用厕位),每月的例假期间也需频繁上厕所。
为关爱女生,照顾未成年女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提出以下建议:
1、严格贯彻执行《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2012年施行)。按照该规范要求:男生应至少为每40人设1个大便器或1.20m长大便槽;每20人设1个小便斗或0.60m长小便槽;女生应至少为每13人设1个大便器或1.20m长大便槽。相关部门可要求各中小学校按照该规定立即进行检查整改,并将其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考核内容,从根本上解决女生如厕难问题。
2、设立专项基金改善女生如厕难问题。相关部门可建立专项基金,对中小学校厕所(特别是上世纪修建的厕所)进行改造,增加女生厕所厕位,改善女生如厕环境,缓解如厕难问题。
3、学校在进行规划时应合理布局厕所,从学校发展规模等方面考虑,充分留足厕所厕位,并预留一定的空间,以便适应男女生人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