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3年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教育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张志勇代表:关于从解决农村教育“短板”入手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水桶的最长的那块板子,而是最短短的那块板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坚持教育的公平正义,不让每个家庭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必须从解决制约我国教育公平的“短板”入手,让每个家庭的孩子接受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的教育。 

  一、我国在促进义务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有学上”的矛盾基本解决,而“上好学”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关切,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们新的诉求。党的十七大把教育列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1)着力推进免费义务教育,确定教育生均经费底线。国家先后两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达到中西部地区小学生均500元/年、初中生均700元/年,东部地区小学生均550元/年、初中生均750元/年。(2)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2011年,教育部分别与27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3)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着力向农村倾斜。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大力改造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国家相继启动实施第一、二期“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10年、2011年中央投入50亿元,重点改善学校食宿条件,提高农村初中巩固率。启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近两年中央投入168亿元,主要用于农村学校图书、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寄宿条件建设。 

  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等等。 

  二、农村义务教育仍然是我国促进教育公平最大的“短板” 

  尽管国家在促进义务教育公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但农村学生大量向城市集聚的现实告诉我们,我国在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缩小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仍然是我国在推进义务教育公平方面面临的重大挑战。 

  2012年,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的提案揭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农村的小学减少了一半,从55万所减少到26万所,平均每天消失56所农村小学,初中从6.4万所减少到5.5万所。”在这里,农村中小学的大量消失固然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正常迁移有关,但更根本的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巨大差异,仍然是农村学生向城市大规模流动的根本原因。 

  仅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为例,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表明:2007年,全国小学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为48.2%,城市高于农村9.5个百分点以上。贵州、陕西农村小学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均低于30%,城市高于农村15个百分点以上。全国初中中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为48.7%,城市高于农村19.2个百分点。全国农村小学、初中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城市教职工的68.8%和69.2%。2007年,全国中小学仍有代课人员37.9万人。其中,小学代课人员27.2万人,87.8%以上分布在农村地区。2006年,全国有508个县每县平均5所小学不足一名外语教师;西部山区农村小学平均10所才有一名音乐教师;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三门学科教师平均每校都不足一人,致使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开设规定课程。 

  三、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短板”作为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的战略任务 

  推进教育公平就是要破除教育公平的制度障碍,着力构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均等、制度公平、资源配置公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公平保障体系。在这里,关键是要着力加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短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当前,必须下大气力着力解决城乡义务教育由于历史欠账太大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 

  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公平问题,不能浮在上面,不能停在口号上,更不能搞几个形象工程糊弄百姓,必须真正走进农村、走进农民、走进学校,倾听他们的呼声。笔者认为,各级政府的教育领导者要把寻找每所农村学校与国家办学标准的差距、与城市学校的差距,作为推进教育公平的具体切入点,把解决农村教育的“短板”,作为自己的教育良知,看到差距就是责任,看到差距就要不安。 

  按照国家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各级政府必须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学校建设、仪器设备、图书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存在的“缺口”作为推进教育公平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和工作重心,作为落实中央转变作风8项要求的具体体现,作为每年政府的“民心工程”。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按照国家和省级政府颁布的办学标准和课程方案,以县(市区)为单位,从校舍、仪器设备、图书、教师、校长五个方面,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普查,摸清不达标学校的底数。 

  2、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制定不达标学校的建设和改造方案。 

  3、把限期解决不达标学校的改造任务,列为各级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的任务清单。 

  4、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确保到2020年全国所有农村学校达到国家和省级政府规定的基本办学标准,让每个孩子享受到有基本质量保障的教育。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