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3年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教育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张洪委员:关于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建议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在农村。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是改善教育民生的重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区域、贫富差距的重要基础,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精神的重要体现。

  一、农村学校教学方法与教育质量基本情况

  (一)教学观念陈旧。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观念陈旧、套路老化等现象普遍存在。一些长期在农村学校工作的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沿袭原有的教学方式,形成固定套路,很难从中突破;一些青年教师也缺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得过且过。调查显示,80%的村小教师不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约70%的村小教师仍在按照“满堂灌”、“填鸭式”、“时间加汗水”的传统方法教学。

  (二)教学工作繁重。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师“身兼数职”现象较为普遍。调查显示70%以上小型村小实行包班制或复式教学,60%以上村小没有专职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教师,多数村小音体美等学科都是由语数教师兼任。许多村小教师还要承担保育、安监、伙食等后勤工作。繁重的工作量使农村学校教师疲于应付,没时间没精力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三)教学设备不足。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设施设备简陋,抽样调查显示,音、体、美、图书、实验仪器达标率仅为10%,不少教师教育观念、方法、手段仍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平,基本靠“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寄宿条件差,85%的村小学生宿舍由教室改建,无浴室、无厕所、无专门的生活管理人员,数十名学生寄宿一室,容易引发传染病和流行性疾病。

  (四)教育质量不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成绩较差。据抽样显示,70%的学生作业不整洁、学习用品较脏乱,65%的学生没有每天刷牙的习惯,30%的学生没有坚持每天洗脸洗脚,68%的村小没有坚持开展每天1课时的课程辅助课(兴趣活动课),75%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特长爱好,农村学校学生学习成绩与城镇学校学生成绩有较大差距,学生综合素质总体不高,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二、影响农村学校教学方法和教育质量的原因分析

  (一)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基本建设投入不足,据统计,约30%的村小近三年无基本建设投入。公用经费捉襟见肘,以村小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例,目前重庆市的标准为每生每年500元,多数小型村小全年公用经费不足2万元。水电、差旅、日常维修、办公用品等开支较大,维持正常运转都很困难,更无力支持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方面的投入。

  (二)教师收入水平不高。农村地区教师的经济收入水平近年有所提高,但增长幅度有限,甚至与当地打工者相比也没有优势,这也影响到学校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实行绩效工资对农村学校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具体表现出两种情况:一是老教师认为自己的教龄长,工资理应高些。但实行绩效工资后,按规定所有教师都应扣除工资总额的30%用来考核,老教师扣的金额往往比青年教师要多,而多数老教师考核后拿到手的30%绩效工资低于自己扣除的金额,感觉就是年轻教师从老同志工资里拿去了一部分钱,收入出现了损失,所以抱怨重重。二是年轻教师因为教龄等的原因工资相对偏低,情绪低迷,影响到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三)教师职称晋级困难。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最近几年学校能够晋级小学高级教师的非常少,这严重影响农村学校教师的积极性,特别是青年教师感觉前途渺茫,不安心扎根农村学校教学工作,造成农村教师向城镇严重流失的现象。

  (四)缺乏成效激励。农村学校教师普遍反映缺少成就感和荣誉感的激励。一些农村学校形成了“质量降低——学生减少——质量更低”的恶性循环,最后乃至消亡。学生的减少导致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缺少教师教书育人应有的成就感。同时一些农村学校教师还反映,不论条件多艰苦,工作多努力,也难以得到重视、认可和奖励,这往往导致了农村学校教师工作态度的消极。

  (五)师资更新困难。抽样调查发现,农村学校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尤其是村小45岁以上的教师占65%,50岁以上的老教师占45%,有的学校10年没有进过新教师。从近年一些高师院校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情况看,有30%—40%的学生未到教育第一线报到,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村小对年轻教师特别是女教师的吸引力几乎为零。

  (六)教师进修培训不足。一是路程遥远、教学岗位无人顶替、学校缺乏经费支持等客观条件制约。二是目前各层面的培训设计基本没有针对村小教师的专门培训,调查中农村学校教师普遍反映一些统一大范围的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三、对策建议

  (一)出台办学标准,建立质量监测评估体系

  一是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等规定,细化农村学校办学标准,推进标准化建设。二是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应根据村小教育教学特点,建立针对村小教育教学质量专门的监测评估体系。

  (二)大幅度增加农村学校经费,设立农村学校教师专项补贴

  一是在增加农村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农村学校教学管理运转经费,要特事特办,不受人均经费标准限制。二是建议设立农村学校教师专项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00-1000元(今后应根据物价水平适时调整),统一列支,以提高收入水平来增加农村学校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增强农村学校教师扎根农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

  (三)完善教学设施设备

  一是结合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配置好校舍、桌椅、体育器材、图书等教育教学基本设施以及统一标准的音乐、体育、美术、卫生、综合实践、科技活动等六类功能教室,建议5年为一个更新周期,对破损设施及时更换。二是突破3个教学班配备1间多媒体教室的标准限制,对不足三个教学班的村小也应配备1间多媒体教室。三是实施“互联网校校通”工程。

  (四)建立师资保障机制

  一是合理配置农村学校师资。配齐各学科专任教师,特别是音体美教师,还应留出政策空间用于村小聘请保育、伙食等后勤工作人员。二是建立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走教”制度,规定城镇教师职称晋升必须有到农村学校支教经历,明确免费师范生和城镇新招聘教师服务农村制度。

  (五)建立成效激励机制

  一是当地(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的评价应该单列,对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在职称评聘、工资晋升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每年开展“优秀农村学校教师”评选活动。二是对农村学校教师实行职称单列,并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予以倾斜,如免考英语等。

  (六)多渠道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一是主管部门每年开展专门针对农校学校教师的免费培训,帮助他们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二是鼓励和支持农村学校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对农村学校教师取得高一级学历层次所需经费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予以全额报销。三是加强课堂管理,形成以校长或教学点长为主要负责人的课堂管理体系。四是建好“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库”,积极开发小学阶段各学科的优秀课例光盘,向农村学校免费提供。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