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处在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不仅通过学习不断地增长知识,提高智力,而且在生理上的发育也十分迅速,进入青春期。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提供的信息,对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及与此相关的青少年非意愿怀孕、流产、性病和艾滋病高发,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和未婚青年的婚前性行为、人工流产和性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他们普遍缺乏性和生殖健康知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面临与性相关的健康危险。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通过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可以使他们了解人的生理结构,认识自身成长所处的阶段,树立良好的性道德,培养良好的性心理状态,增强自身的保护意识。这样,一方面能够解决学生在这方面出现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克服与其相关的社会问题,使我们的社会不断进步和完善。
1988年8月24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三个方面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开启了我国青春期性教育的新纪元。但是,长期以来,中小学中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观念和认识不够到位。尽管青少年呼唤性健康教育的现实日渐明朗,但目前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公开、坦诚地向青少年传授科学的性知识,仍然有一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念上的陈旧,谈“性”变色的局面没有彻底改变,意识不到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现实性,甚至担心性教育会带来消极的后果。二是认识上的偏差,错误地认为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会让学生过早接触性知识、生育知识而产生误导。
2.国家教育部还没有统一的青春期性教育大纲,没有专门的教材,教师队伍不理想,专职教师数量少,水平也不高,难以胜任这方面的教学任务。
3.应试教育环境下学校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它看成可有可无的工作。有的学校只进行一次有关这方面的讲座就算完成任务,有的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甚至是一片空白。
针对我国中小学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工作目前的这种状态,提出如下的建议:
1.教育部要制定统一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大纲,组织专家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研究工作,研究出一套合理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出教育的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把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正式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编写教材,规定教学时数。建立检查和评价机制,把该项活动的检查和评估纳入到学校德育的评价体系中。
2.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此课程的专职和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举办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班,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作风正派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教师。
3.引导和教育父母的配合与社会的救助。加强家庭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观念,家长、街道社区和学校及时沟通 ,加强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影视、网络和杂志、画册上面的涉性场面,讲授防止未婚受孕、遭受性暴力、防治性疾病的基本方法。
4.通过健康正规的电视、报刊,网络,图书等渠道和方式,开放和加强健康的社会化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同时,也可成立类似“新教育中心”,“少女早孕服务中心”这样的服务机构,为相关青少年提供相关咨询和救助,帮助她们面对不良问题,减少不必要身心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