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3年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教育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郑福田委员:关于加快培养“现代职业农民”的提案

  没有现代职业农民,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由于农村人才不断被“非农化”,农村面临农业专业人才枯竭、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对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职业农民是工业化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现代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现代职业农民的涌现,改变了传统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有利于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成为可能,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现代职业农民是集经营管理、生产示范、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新一代农业管理者和经营者,体现了三大基本特征。首先,以农业作为终身职业。职业农民更加专注于农业生产,也将其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这也使得现代职业农民比传统农民更加专注于研究农业生产和经营,更加凸显专业化。其次,现代职业农民是具有一定职业素质和技能的新一代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文化”,即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具有“现代农业”的观念和市场意识,有一定的知识层次,遵纪守法。“懂技术”,即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技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会经营”,即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够合理组织配置人、财、物、信息以及土地等资源,掌握成熟的经营模式,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新形势下,现代职业农民还应具有“能创业”的特点,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本地的自然规律和特点进行创业创新,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为此,我们建议 

  1、创新机制,开展本土化现代职业农民培养工程。加大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培养力度,使学员通过系统的学习,能掌握现代农业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三农”工作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农民增收致富的先行者、农业产业化的引领者、农业农村先进技术的示范者。 

  2、量身定做,制定专业化现代职业农民教学方案。现代职业农民培养的教学方案必须根据具体目标和对象量身定做。在教学安排上,充分利用双休、农闲等时间,采取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相结合的办法。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有关技术、技能外,还要开设农村经济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旅游服务与管理等真正植根农村的专业课程。在一般课程设置上,多开设农村政策与法规、农村资源开发利用、农村产业化经营等以“农”字带头的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由专家教授、技术人员、创业成功人士组成教学团队,采用“课堂教学+基地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示范引领,助推精英化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充分发挥现代职业农民的示范引领和帮扶带动,特别是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用的上、留得住的本乡本土的农民大学生。加快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从整体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效益,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4、把现代职业农民培养成“永久牌”的农民培训者。在培养现代职业农民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教授其他农民的教学与沟通技巧,把他们培养成农民的老师。也就是自己学会了不但会用,还要会传授给其他人用。这是见效快,不脱产,学的活,用得上,下得去,有感情,不离开乡村的“永久牌”的农民指导者,是解决当前农村农业专业人才枯竭的一条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