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养”是人的个体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它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提升综合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早期教养的对象是0~3岁婴幼儿,实施主体是婴幼儿家长、教师和其它带养人。“早期教养指导”是指导早期教养实施主体开展科学育儿的活动,换言之,早期教养指导的对象就是0~3岁婴幼儿家长、教师和其他带养人。
0-3岁婴幼儿早教情况现状
一、早期教养指导的市场需求强烈。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以家庭带养为主,祖辈的隔代教养是早期教养的主要方式。祖辈在带养孙辈的过程中,往往凭借老经验,普遍缺乏基本的护理常识,而且容易溺爱孙辈,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因此,大多数家庭都有帮带需求,帮带需要的内容主要是生活照料、游戏活动、入托接送、祖辈教养和沟通、婴幼儿生理心理发育、家居环境布置、玩具选择及早期阅读等方面。随着家庭重视程度的提高,需求呈现出精细化与具体化倾向。家长期待更加专业的早期教养指导,家长对专职育儿工作者的期望很高,幼儿园教师是其次的选择。家长们认为,由持证的专职早期教育工作者进行指导是最合适的。
二、现有的机构不能满足家长需求。随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家长自己带养的比例不断下降,两周岁前以自己带养为主,两周岁以后以送入教养机构带养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现有幼儿园园舍、师资资源不能满足婴幼儿的入托需求。由于尚未明确早教机构的审批监管部门,社会上自发开办了名目繁多的“早教中心”、“托管中心”。目前,大多数早教机构是以商业机构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其办学标准、师资准入、监督考核等制度处于自发、无序状态,存在收费高、重教轻养的现象。
三、早期教养指导服务需求是多样、复杂和个性化。缺乏儿童日常养护、护理技能是0~3岁婴幼儿家长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家长常遇到“与长辈照料孩子的方式不同”、“缺乏科学哺育、喂养知识”和“当遇到紧急问题时不知道向谁求助”等问题。许多家长不仅希望了解早期教育生理健康知识,还希望获取关于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科学知识。人们对优质早教指导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我们提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满足人们的合理需求,故应正视广大家庭的需求,切实提供相关服务落实科学早教。
加快推进0-3岁早教指导与服务网络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早期教养工作,将其作为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事务来抓。加强0-3岁早期教养工作宏观指导,将其纳入到政府加强人口综合调控和提高人口素质以及深化教育管理的工作范围。制定、出台《关于推进0-3岁早期教养指导工作的意见》,努力建立政府推动、分级管理和部门分工的管理体制,加强部门合作,整合人口、教育与卫生部门力量,加强规划制定和政策协同,整体协调推进0-3岁早期教养事业发展。
二、整合各方力量,以社区为依托,建立0-3岁的早期教养公共服务指导网络,扩大0-3岁早期教养指导覆盖面。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努力推进促进婴幼儿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高质量的、便利的社区服务。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建设,使家长就近可以得到便捷的服务,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民间团体和个人),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一视同仁地对待公办和民办服务机构。要优先照顾困难家庭和低收入家庭需求,体现0-3岁早期教养的公平发展。适时研究早期教养机构的课程建设,以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的指导,建立科学、有效、可操作的课程体系。
三、努力推进0-3岁早期教养指导的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类型的服务需求。以现有的幼儿教育园所为依托,发展机构教养,在幼儿园附设早教中心,着力培养专业人员和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努力推进家庭教养指导,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特别是注重为全日制工作的母亲提供指导服务,解决带养中的问题。要规范早教市场。尽快明确0-3岁早教机构的审批、监管部门,制定出台《0-3岁早教机构的设立标准》、《0-3岁早教机构管理的规定》,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申报程序、加强指导监督,不断提高各类早教指导、服务机构的质量。
四、加强社区专业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育婴师的培训,鼓励和吸纳社会人士从事早期教养指导工作。组织引导心理、教育、医护等方面专业人员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咨询服务。通过各种途径,使在机构外的0-3岁婴幼儿与机构内的婴幼儿一样享受到早期教养服务,为托幼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推动托幼工作的良性发展,促使我国“托幼一体化”进程迈上一个新台阶,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强国打好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