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3年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科技医卫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王康委员:关于加强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的提案

  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自开评至今已举行了六届(4年1届),其奖项数量都在600项左右。但去年,教育部却起草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三条载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每类特等奖不得超过1项、一等奖不得超过20项、二等奖不得超过50项。”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审一次,这意味着四年一届的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将只能产生71项。这样的奖项数量设置,无论是与高等教育规模,还是国家自然科学领域的奖励相比,都显得极不匹配。为此,许多高校(例如,四川省内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纷纷向教育部提出建议,指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奖项设置若数量太少,将不利于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不利于巩固教学在高校的工作中心地位。

  一、加强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意义

  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力度。这是因为加大这项工作的力度:

  ——是适应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以后内涵发展的需要

  据教育部统计,1999年全国有普通高等学校1071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597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408.59万人(其中本科272.44万人),研究生23.35万人普通高校教职工106.5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2.57万人。2010年全国有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112所),从业人员215.66万人(其中本科院校154.8万人),在校生2231.79万人(其中本科1265.6万人),研究生153.84万人。即是说,仅从1999到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的扩大规模就已超过了1倍。在学校数量、学生数量、课程数量、教师数量日益扩大的历史背景下,在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四年一届的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奖项数量理应随之增加。但教育部《〈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不仅未予增加,反而大幅削减至71个奖项(减幅达上届的88.6%),这不仅忽略了“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参评学校和教师日益增加的现实,而且也难以达到激励数以千计的高校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内涵发展的目的。

  ——是巩固教学工作在高校中心地位的需要

  截止2010年,全国仅有自然科学与技术领域机构从业人员60.33万人,其中科技活动人员47.3万人,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奖励项目总数达400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系我国科教界三大主要政府奖项之一(科技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也是高校教学领域唯一的政府奖项,是党和国家重视教学工作的重要体现。四年一届的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设奖数量却远远低于年年评奖的科技类奖项,无法体现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巩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需要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有鼓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含义。每个学科、专业都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成果奖数量减少,一方面,与国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题不适应,违背了国家实施“质量工程”和高等教育改革工程的初衷。近10年来,全国高校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入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应该通过教学成果评选和奖励,肯定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热情和全情投入,鼓励并积极回应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呼声。另一方面,这样的设计不可能达到“向一线教师倾斜,鼓励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目的。教学成果奖有其特殊性,教学成果的取得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实验和试点,教育教学改革措施需要行政力量的支持和推动。奖项设置少,大量省属高校很难有机会得奖,一线教师、青年教师更不可能通过个人努力获奖,这样将使得大量高校和教师放弃努力,直接影响一线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极易造成高校抓人才培养、抓质量建设的良好局面付诸东流。

  二、加强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的建议

  1、发挥评奖的导向作用,引导和激励我国的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议以“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活动为抓手,引导高等学校把工作重心从抽象的学科建设转移到服务国家发展上来,促进高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更好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相匹配,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高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2、增加(或稳定)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奖励数量。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计评奖651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85项。鉴于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已经进行了六届,其奖数量已有陈规,加之,近10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在稳步增大已经翻番评奖,建议今后的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奖,可以适度增加数量,至少应该保留其第六届的奖励数量。

  3、加大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奖励力度。我们常说科教兴国。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资源,高等教育的教学成果就是在探索和总结如何科学开发第一资源的方法和规律。因此,它与科技研发同等重要。建议国家级教育类奖项的奖励金额应逐步与科技类奖项的奖励金额接轨;并明确增加其在评定职称、晋级增薪等工作中的权重。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