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医疗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骨干力量匮乏、财政投入和补偿机制相对薄弱、村级卫生网底人员工资待遇及养老保险制度落实难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急需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卫生投入相对不足。投入问题仍然是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一是区(县)级公立医院作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经费比例较低,在政府投入不足、不能保证医院承担的社会公益职能进行足额补偿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在经营上不可避免地具有趋利性,购买先进医疗设备、修建医疗用房、改善医疗条件等对医院的发展形成了沉重压力;二是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收入相对减少,县级财政补偿面临资金补偿压力。同时随着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工资增长幅度加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存和发展存在负重前进的实际困难;三是村级卫生网底人员工资待遇及养老保险制度落实进展缓慢,相关政策不明朗,村级卫生网底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四是县级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结防所、卫校等公共卫生单位相应监测、检验、教学设备缺乏或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县级财政资金相对紧张,无能力配置。
(二)急需建立健全基层人才引进和养老保险政策。一是镇苏木卫生院医疗技术骨干严重匮乏,镇苏木卫生院引才、用才、留才费用高、难度大,新招录的人员还需要一定的培养时间,人才特别是中高级骨干人才向基层流动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有待完善。二是由于国家现未出台关于医疗卫生的养老保险政策,各地医疗卫生养老保险机制出现差距,出现了医疗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企业化管理的实际状况,给医疗单位带来沉重资金压力,急需解决。
二、几点建议
(一)健全财政补偿机制,确保有序发展。改革补偿方式,加强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补偿机制。一是加大对县、镇、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力度。对县、镇、村医疗卫生单位新建、改扩建工程和规划内的大中型医疗设备购置,其经费由中央全部投入或加大中央、自治区投入比例,大幅度减少地方配套比例或取消地方配套,特别是县级配套,减轻县级财政资金压力。二是加大对基层医疗单位特别是镇苏木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项补助力度。建议国家、自治区出台相关明确政策,对县、镇、村医疗卫生编制内在职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费用由财政全额补助列入预算,由国家至县级四级财政按比例承担,并提高国家和省级投入比例,减轻县级财政负担。三是加大基层公共卫生单位设备投入力度。建议国家在加大基层公共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相应配备相关基础设备,全面提高基层公共卫生的硬件条件。
(二)制定基层卫生人才引进倾斜政策和养老保险机制建设。一是建议从国家、自治区角度出台人才向基层流动的相关倾斜政策,加大中央、自治区投入,给予相应财政补偿,鼓励和引导医学专业中高级人才和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卫生院服务,改善卫生院医疗技术骨干匮乏的现状。二是建议国家制定关于医疗卫生单位统一的养老保险政策,改变医疗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实际状况,解除医护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同时,积极推进村级网底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夯实卫生网底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通辽市总支部主委 科尔沁区政府副区长 朱瑞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