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3年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科技医卫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姚爱兴委员:关于将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提案

  一、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及危害 

  中国是一个肝炎大国,慢性乙肝感染者数量为9600多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有3800万。虽然慢性乙肝携带者并不需要治疗,但是若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慢性乙肝携带者则变成慢性乙肝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肝硬化、肝癌,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而且费用将更大,增加了社会和患者的负担和痛苦。 

  二、乙肝抗病毒药物使用的效果及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通过核苷(酸)类药物(口服)和干扰素(注射)进行抗病毒治疗,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节约医疗成本。由于用药时间长,乙肝患者治疗成本高,又没纳入基本医保目录,无疑对慢性乙肝患者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很多患者由于费用高,一般不治疗,任其发展,有些慢性乙肝转化成肝硬化及肝癌。目前,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需长期用药的常见疾病的药物,都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对防止并发症和减轻患者的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艾滋病,国家更是出台“四免一关怀”政策,对艾滋病人开展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国有近一亿慢性乙肝感染者,2000万乙肝患者,却没有一种乙肝抗病毒药物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对乙肝患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三、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后,便于乙肝患者就近治疗,节约医疗资源 

  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表示,基本药物不等于便宜药、廉价药,而是针对多发病常见病,疗效确切、质量可靠、数量充足、价格合理、人民群众能公平享有的首选药物。药品流通环节过多、价格虚高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慢性肝炎抗病毒药物也不例外。根据卫生部联合多个中央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卫药政发〔2009〕78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这为乙肝患者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就近治疗,提供了便利。基本药品将采取统一招标、采购,“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也即医疗机构在销售药品时,按实际进价销售,不再加价。 

  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后,乙肝患者就近治疗更方便,药品售价也必将降低,让中国千万乙型肝炎患者受惠。 

  为此建议: 

  建议国家卫生部在下一版本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将用于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