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3年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美丽中国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曹金萍代表:关于对南四湖、东平湖实行生态补偿的建议

  山东省委、省政府一直把确保南水北调东线水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不断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务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省辖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质基本达到调水要求,但影响水质的隐患依然较多,其中南四湖、东平湖渔业养殖污染就是重要的隐患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祖祖辈辈在湖里生产、生活的渔湖民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对渔湖民为确保南水北调水质而开展的清理网箱、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等进行补助和政策扶持。 

  一、南四湖、东平湖渔湖民投饵性养殖历史久、范围大 

  (一)南四湖 

  目前,南四湖涉及自然村庄159个,渔湖民18.51万人,现有网箱、网围养殖面积28.5万亩,鱼塘44万亩以上,其中微山县渔业养殖面积为65.5万亩(鱼塘41.65万亩,网箱5.02万亩,网围17.83万亩),枣庄市的滕州鱼塘养殖面积3.2万亩,网箱网围面积1万亩。 

  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水质要求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水质标准,标准要求高,湖内养殖将被限制或清除。2012年2月济宁市人民政府批复了《南四湖渔业功能区划与养殖总量控制规划》(济政字〔2012〕16号),常年禁渔区10万亩,生态修复区65.5万亩,生态养殖区38万亩。其中,生态修复区包括水生植物植被恢复区35万亩和渔业资源增殖区30.5万亩,退池还湖规划面积上级湖13.7万亩,下级湖26万亩。生态养殖区包括网围生态养殖区面积规划10万亩,实行轮休轮养,每年养殖面积5万亩,网箱面积规划3万亩。渔湖民将退出网围12.83万亩,网箱2.02万亩。 

  (二)东平湖 

  东平湖是1958年国务院批准兴建的大型平原蓄滞洪水库。东平湖水库移民涉及东平县14个乡镇(街道),468个行政村,24.5万人。其中无地移民村涉及8个乡镇(街道),共54个村,4.6万人。各级党委、政府为发展库区经济,先后实施了两轮综合治理开发和移民开发工程,培植发展了一批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旅游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等脱贫增收项目,在东平湖内发展了4万亩网围、2.95万架网箱水产养殖,购买捕捞船2000余只,移民群众温饱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但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保障东平湖水质达标,有些原倡导的开发建设项目面临取缔,部分移民和渔湖民的生产生活将受到影响,据东平县政府统计,共需清理电鱼船250艘,整治拆除网围1.85万亩、网箱9600架,将10000亩网围、9850架网箱由投饵性养殖转化为清洁养殖生产。 

  二、清理南四湖、东平湖渔湖民投饵性养殖投入高、难度大 

  投饵性养殖过程中,残存的饵料、肥料、鱼类粪便等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如氮、磷和有机物,是造成水体总氮、总磷等超标的重要因素。以围网养蟹为例,每100亩围网每年留在湖体中净有机质为2325kg,其中总氮61.8kg,总磷9.5kg。 

  按照省政府安排部署,济宁市、泰安市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推进渔业污染防控工作。经初步统计,济宁市需要清理的投饵性网箱、网围及需要清理、改造的池塘在达到要求并经核实后实行一次性全部补偿,需资金15~16亿元,远远超过济宁市及有关县(区)承受能力。渔业养殖污染防控措施实施后,将降低三分之二的渔业及水产养殖能力,由于退出了大部分网箱、鱼池、网围等,多数渔湖民将失去赖以生存的渔业生产条件,而他们在湖外又没有耕地,缺少其他赖以生存的手段,人均直接养殖经济损失近3000元,对湖区渔民生产生活将造成长期不利影响。并且由于水位的抬高,湖区居民庄台将长期被高水位浸泡甚至漫水,对渔湖民居住安全也将造成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对渔湖民进行补助或政策扶持。 

  东平湖除投饵性网箱网围将被拆除或转移外,2000余只渔船还需进行低污染排放改造,部分移民已经或正在丧失基本的收入来源。取缔投饵性网箱、网围,仅此一项将减少直接经济收入5.6亿元,当地以养鱼为生的渔民将失去主要经济来源,以养殖捕捞为生的移民面临收入大量减少甚至失业的境地。同时,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实施后,为保证水质,将对周围4.4万亩浅滩地实施退耕还湿,种植芦竹、芦苇、莲藕等水生植物。据测算,届时将直接影响沿湖5个乡镇的7.5万人,使沿湖群众年人均收入减少472元。库区经济发展将受到极大限制,移民生活将更加困难。 

  因渔业清理涉及人员众多、成分复杂,清理范围大、时间要求紧,渔湖民转产后期扶持政策必须尽快跟上。不然,势必影响清理效果,造成反复,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建议将南四湖、东平湖区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实行政策补助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在即,南四湖、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和输水通道,确保其水质意义重大。为实现对湖区传统种养业能够“清得掉、转得出、稳得住”,建立湖区种养业污染防控长效机制势在必行。但由于我省沿南四湖、东平湖区域市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方财力不足,实施“清、转、稳”难度较大。按照2011年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428号)精神,参照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的政策,建议财政部、发改委、环保部将山东省南四湖、东平湖区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实行中央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以确保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