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3年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美丽中国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曹金萍代表:关于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实现“五位一体”同步发展。这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新时期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发展方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环境和水生态的文明程度,对整个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力加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应是推进水生态文明的最有效手段,亦是带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捷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且水资源分布不均,特别是由于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我国水生态环境已遭到了巨大破坏,一些地区出现河湖污染、地下漏斗、湿地萎缩、河道断流、地面沉降、生物量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011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807亿吨,同年对全国103个主要湖泊的2.7km2水面进行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中营养湖泊有32个,富营养湖泊有71个。在富营养化湖泊中,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有42个,占富营养湖泊总数的59.2%;中度富营养湖泊29个,占富营养湖泊总数的40.8%。;同年对全国共200个城市、4727个监测点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5.0%。我国整体水生态环境已不容乐观,局部区域性水生态环境事件也屡见不鲜,环境警钟已一再敲响,已不容一丝懈怠。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一直以来,大力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了14个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建设,完成了无锡、丽水等5个试点验收。重点开展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达518个,省级水利风景区1400余个,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水利风景区群落,带动了区域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质达标率、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等显著提高。山东省先行先试生态山东,济南市率先成为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地区,努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不仅以工程设施保障了防洪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而且还以水利工程恢宏的构架成为亮丽的景观,特别是诸多的滨水区域通过自然的或后天人工打造形成了优美的滨水景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宜居环境,同时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可以休闲、观光、旅游和度假的空间。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加强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对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效益巨大。

  一、加强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是整体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内容,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恢复为主的方针,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以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为载体,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一则通过治理,包括洪水治理、水源工程建设、河湖水系连通、乡村河道建设等,可以提高城乡防洪能力和水资源水平,平衡水势,改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二则在治理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可以完善水系生态,美化景观,推进向“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局面发展;三则通过节水方式、技术和设施,能够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水资源紧缺局面的矛盾有效缓解,将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的贡献。因此,不管从节约资源还是从保护环境来看,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都是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二、加强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

  以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为载体,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旨在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要求,综合运用水系连通、截污治污、河湖疏浚、岸坡整治、生物控制等措施,对不同类型或规模的生态脆弱河流、湖泊和地区水生态系统以及主要入湖河道、河口、湿地等实施保护与保护,积极推进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管理,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维护水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改善人居环境。这是围绕水资源保护,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纳污总量限制红线的重要载体。

  三、加强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为保障与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保障

  水利风景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一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保障。水多、水少、水脏都会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二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存发展。没有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缺少水资源的支撑,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就无从谈起。三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通过加强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保证供水安全与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水工程文化内涵与景观品位,使人民充分享受水利建设和发展的成果,并在亲水近水中感悟、弘扬水文化,提升爱水、节水意识,促进社会和谐。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加大对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的投入

  建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专门设立“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专项资金,带动地方财政资金对该项工作的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河湖疏导、沟通、清淤、引排、生态治理等工程措施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河湖水系,实现水系连通、河畅其流、水复其动,加速水体置换,提高自净能力,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二是建立健全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政策保障体系

  从国家级、省级层面推进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政策依据、体制机制、监督管理、激励举措等,结合水利工程建设,从水利项目的规划、立项、设计、投资、建设、管理全过程,统筹考虑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需要,夯实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三是加强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其成果更需要民众共同爱护。要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积极宣传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意义,让该项工作成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发展。

  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办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