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3年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其他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汤建人委员:关于加快推进特高压电网入赣保证江西能源安全和电力可靠供应的提案

  “十二五”期间,江西经济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未来能源和电力需求增长旺盛。而江西是全国能源最贫乏的内陆省份之一,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都将面临能源供应特别紧张的局面。目前,西电网仅通过三回500千伏联络线与华中电网联网,电力输入能力已达极限。在江西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主要以输煤为主,大量煤炭需从省外购入。由于运距长,调运困难,近几年,每逢电力迎峰度冬度夏,都不同程度出现因电煤问题引发的电力紧缺、甚至限电。

  从全国来看,我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水平总体又呈逆向分布格局,我国70%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中东部,但可用能源资源远离需求中心,76%的煤炭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资源集中在西南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电、水电、风电等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离华中、华东负荷中心相距8003000公里,年复一年困扰江西的煤电运紧张的局面,还会持续下去。因此,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打通江西与我国西部和北部能源基地的大通道,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实现“输煤与输电”并举,才能有效解决江西能源和电力“瓶颈”问题,构建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体系,推动江西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江西特高压电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已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发展以分省(区)自我平衡为主,哪里需要电就在哪里建电厂,使大量的火电厂集中在东中部负荷中心,形成了大规模、远距离输煤的能源配置格局。目前“三西”(山西、陕西、蒙西)地区煤炭输出与电力输出的比例为20:1,华东、华中地区煤炭输入与电力输入的比例分别为48:1和13:1。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突出问题。一是煤电运矛盾日益加剧。2012年,煤炭通过铁路跨省外运规模超过20亿吨,运煤占用了一半以上的铁路运力资源,成为铁路运力长期紧张的主要原因。江西发电用煤2/3依靠山西、陕西等省,平均运距在1500公里以上这种远距离、大规模、多环节的输煤方式导致煤电运紧张局面反复出现,煤炭运输成本也居高不下。二是电力行业发展压力沉重。2003-2011年,我国电煤价格涨幅已经超过150%,江西电煤到厂综合单价达1165元/吨;2012年虽略有下降,但到厂综合单价仍高达1050元/吨。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科学合理电价机制,煤电联动中电价调整滞后、调整幅度不到位等问题长期存在,火电企业普遍亏损,电力行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随着我国能源开发重点的西移和北移,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电、水电,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与负荷中心的距离一般都在1000~3000公里甚至更远,只有加快建设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优势的特高压电网,才能适应集约化发展大煤电、大水电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需要,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要。因此,在“十二五”我国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以充分发挥输煤、输电的综合协同优势,构建全国能源综合运输体系,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特高压输电技术得到全面推广运用,我国大规模建设特高压电网的条件已经具备。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投产特高压电网“一交两直”工程,分别是晋东南—湖北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四川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四川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在建特高电网“一交两直”工程,分别是“皖电东送”的淮南—浙北—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哈密南—郑州、溪洛渡—浙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最近,“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特高压输电技术得到全面验证并推广运用。已经建成投产的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在大范围配置能源资源,缓解华中、华东地区电力紧张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建设特高压电网,完全适应我国地域辽阔、东西时差大、南北季节性差别明显等国情,能够实现跨流域水电互补、跨地区余缺调剂、错峰避峰、水火互济、减少备用等显著综合效益。

  3、江西省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以保障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江西是革命老区、红色摇篮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多年来高强度固定资产投资积蓄的能量正逐步释放。特别是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为江西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

  江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提出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3-8年能源和电力需求必将持续旺盛。但是,江西省一次能源资源匮乏,仅占全国总量的0.36%,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能源供应不足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2015年江西能源消费总量折合标煤预计为0.87亿吨,在考虑本省水电、风电、太阳能充分开发利用后,2015年江西能源缺口折合标煤为0.63亿吨,自给率仅为28%。在电力需求方面,江西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偏低,2012年不足14%,人均用电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南方分散供暖需求的增加必将推动能源和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尽管省委省政府采取了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但能源和电力需求增长是刚性的。预计到2015年,全省统调用电负荷将达到 2360万千瓦,省内电力缺口将超过700万千瓦;到2020年用电负荷将达到3400万千瓦,电力缺口将超过1200万千瓦,电力供需紧张局势呈逐年加剧之势。此外,全省发电装机以火电为主,发电用煤主要依靠山西、陕西等省,电煤运距长,煤炭供应或运输任何一个环节趋紧,能源风险都将凸现。

  4、发展特高压电网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生态文明效益明显。我国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大,电力和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建设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远高于西部地区,同时占用大量的土地。今年中东部持续出现的大范围、长时期雾霾天气,与大量的火力发电不无关系,迫切需要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和能源利用方式,减少在中东部建设燃煤电厂,通过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减轻中东部节能减排压力。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建设的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方案测算,全国可减少发电装机3100万千瓦,年减少弃水电量343亿千瓦时,风电消纳能力从6000万千瓦提高到1.03亿千瓦,年减少弃风电量600亿千瓦时,东中部地区可节省土地资源5100公顷,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6万吨、减少环境损失45亿元,生态文明效益显著。如果当前计划建设的特高压入赣项目能如期建成,2015-2020年江西可从省外接受最大电力600-1200万千瓦,相应可减少省外原煤调入量达1212-242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7-3.5万吨/年。

  从表象看,江西缺电是由于电煤供应不足,从深层次看,是能源资源分布和配置不合理。纵观葛洲坝、三峡电力入赣的历史,加快实施特高压电网入赣工程,开辟远距离、大容量省外电力能源输入新通道,实现能源供给方式由“输煤”向“输煤输电并举”转变显得尤为必要且迫在眉睫。江西如能通过特高压电网接受省外清洁电力,一方面可减轻煤炭运输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江西的青山绿水,助推江西实现绿色崛起

  二、建议

  “十二五”时期,江西确立了“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力求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加快推进特高压电网入赣工程建设,将江西电网紧密融入全国特高压交直流互联电网中,提高江西参与全国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对促进江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具有现实而重大的意义。因此,建议:将特高压入赣“一交两直”工程,即张北(河北)—武汉—南昌—赣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陕北(陕西)—南昌、陇东(甘肃)—江西新余±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纳入国家能源“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电力规划和电网专项规划,尽早同意开展上述工程的前期工作并核准项目建设。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