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物流网建设发展不平衡。大力推进农村物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联运等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现代物流枢纽和配送中心,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物流网发展的契机。
一、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
至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问题,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三农”面貌也发生了可喜变化。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制约,西藏、青海和新疆等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物流网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整体落后,致使部分农产品、农资循环周转不畅,运输组织缺乏固有场所,物流资源缺乏集聚基地。农村物流车辆装备等技术水平低。农产品物流网络缺口较大。农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缺失。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现阶段农村物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农村物流运作水平的能力很低。农村物流龙头企业缺乏。目前农村物流的参与主体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和广大的运输个体经营业户,资源集中度、运输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能够整合资源集约发展、引领物流规范运作、促进信用经营优质服务的龙头骨干企业。农村物流正在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正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目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据统计,一个自治区每年有 0.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送路上腐烂,其损失足可以供给2000万人的生活。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农村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与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意识差、物流知识薄弱、对物流重视不够有着直接关系。
2.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农村物流经营难度大。
3.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物流供给能力不足。在我省,农业生产仍基本是以农户为单位,生产规模小,分工不细,收入有限,对物流需求不足且分散。
4.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技术装备落后,物流运作成本高。
5.物流政策不到位甚至空白,物流作业不规范,物流交易成本高,政策和信用是主要的原因。现在农村地区的物流政策有的地方还是空白,没有政策的支持,物流业也难以发展壮大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建 议
1. 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围绕“一村一品”战略,发展农村物流。就企业(包括农户)物流层面而言,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组织,以土地产权改革为基础,进行不同形式的产权重组,壮大生产规模和经营管理实力;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改变对物流成本的模糊认识;制定企业物流战略,企业物流战略应该与企业营销战略,成本控制战略,品牌战略形成互补优势;开展物流运作模式创新,综合利用与物流相伴的信息流、资金流;重视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开展物流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2.围绕“千乡万店”工程,发展农村商贸物流。就产业层面而言,要积极开展供应链物流管理,培养供应链核心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形成“生产企业+农户”、“批发企业+农户”。“零售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多元化的物流运作模式;创新中小企业之间的物流协作模式,用协作物流、共同配送、共享物流网络等形式解决农户分散、物流分散问题;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约束行业竞争行为,减少恶性竞争,杜绝非法竞争。
3.农村物流网建设应规划和基建先行。要对农村区域物流科学规划,协调农村区域农业物流与工业物流;加强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提升商品交易市场功能;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对农村物流的金融支持;制定区域物流产业政策,鼓励、支持企业物流建设以及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制定区域物流人才战略。农村物流建设基建先行。新农村物流网的发展建设,首先需要硬件环境的支撑。农村路网不完善和部分现代物流设施的缺位,影响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对接。其次,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同样需要加强,而且还应加强科学统筹规划,通过多种方式,建立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集聚性的公共物流服务平台(包括大型流通市场和物流园区等),以及围绕交通枢纽建设新型物流服务平台公路港、航空港等。
4.引进龙头物流企业。农村物流,不只是农民自己搞物流。除了要因地制宜外,重要的是要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邮政物流大有可为,邮政物流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其一,较为完备的网络体系。其二,较高的信誉。其三,技术优势。对物流企业来说,农村市场将大有可为之处。
5.交通运输部门可积极开展交通物流试点。对农村物流发展的滞后,交通运输部门可充分发挥自身行业优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依托市、县、乡客运、货运站点积极组织开展农村交通物流专项试点。积极总结交通物流经验。交通物流点的建立运营,可促进农村商品流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可将农副产品辐射到更大范围,促进货畅其流,在农村配送网络方面,一是利用农村客运汽车站点、农副产品市场和农村放心超市店的现存资源建立农村物流配送网;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货运场站、集散地、货运公司、车队等站场优势,参与农村物流的建设;三是利用现有传统托运、仓储、货运代理、货运配载等企业发展农村物流,根据自身优势,扩大农村物流服务范围,提供优质高效的农村物流服务。
总之,推进农村物流网发展,信息化建设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