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三、重视农村教育,倡导面向平民的教育
温家宝同志非常重视农村教育问题。2011年8月28日,在新学期和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温家宝在河北张北县第三中学看望农村教师,并且作了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温家宝在报告中说:“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农村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人口众多,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学,也就不可能树立农民的教育观。”
这里说的农民教育学和农民教育观,蕴含着温家宝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他在论述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时指出:中国有13亿多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农村教育发展了,农民素质提高了,就会形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相反,如果农村教育跟不上,众多的人口就会成为发展的巨大压力。今天广大农村的亿万在校生,正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把农村教育办好,不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加强农村教育,不仅关系到教育事业现代化,更直接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乡村教育对启迪民智必不可少。学校是乡村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在农村,教育既是基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办好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之路和光明之路”。
温家宝认为,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依然是总量问题。在农村,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与城市形成很大反差。所以,他强调,国家要把每年新增的教育经费主要用在农村,用于农村新建中小学校舍和改造危房,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发展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要大力发展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着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而最重要的则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在他任内,推出了师范生免费教育、“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和“国培计划”,为农村学校培养和补充优秀教师;建立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鼓励城镇教师支援农村等。
温家宝是一位有着浓厚人文情怀的总理。他的“穷人教育学”、“平民教育”的提法,让海内外舆论大为关注。
2007年9月教师节前一天,温家宝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时,他说:“我以前讲过穷人的经济学,今天讲讲穷人的教育学。我们的国家太大,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
2006年3月,在全国两会闭幕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温家宝作为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面向平民的教育”,他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受到教育。”
显然,21世纪之初的十年里,中国教育在农村教育方面取得巨大的里程碑式的进展,这既是紧迫的教育现实所致,也与这位有着深厚教育感情的大国总理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