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今日看点

朱永新: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4-03-03  来源:人民日报

放大

缩小

  四、重视培养优秀人才,倡导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温家宝同志非常重视培养优秀人才。他强调,经济发展能不能跃上更高层次,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都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他一再强调:“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温家宝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他说,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

  2005年,温家宝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不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2009年10月,钱学森带着遗憾逝世。“钱学森之问”成了中国教育界热烈讨论的教育难题。对此,温家宝在一次回答学生提问时说:“‘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钱学森先生对我讲过两点意见,一是要让学生去想去做那些前人没有想过和做过的事情,没有创新,就不会成为杰出人才;二是学文科的要懂一些理工知识,学理工的要学一点文史知识。”

  温家宝对于素质教育与培养杰出人才的关系,有一段很有见地的论述。他说:“古往今来的许多事例证明,素质教育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杰出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人。因为他是全面发展的人,知识广博,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前瞻未来,能开风气之先,引领新潮流。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人才,尽管从事的职业不同,但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集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于一身,表现出全面的良好素质。究其原因,科学、文学、艺术、哲学的结合使他们想象力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因而获得广泛的成就。”也就是说,真正的人才,不是文理分科培养出来的狭隘的人,不是那些只知道书本知识的人,而是能够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的人,是视野开阔想象力丰富的人。

  温家宝认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应该既具有仰望星空的理想情怀,又具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他指出,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他还经常勉励青年学生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2009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温家宝在和清华大学毕业生座谈时,动情地对学生们说:“什么能够使你们的心灵永远明亮?那就是你们的理想和信念,把自己一生献给人民。这就像一盏明灯,永远在你们心里点燃,而且照亮你们前进的方向,不要退缩。”2010年5月,温家宝在与北大学生共度“五四”青年节时,也勉励学生说:“进入大学只是人生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你们眼前的路还很长,甚至充满坎坷,需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成才。”

  温家宝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他说,青年人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这就需要努力学习,特别是要有严谨的学风和诚实的态度。不图虚名,不度虚生,唯以求真的精神做踏实的功夫。因此,当北京大学一位学生铺开宣纸蘸墨写下温家宝的一首诗的题目“仰望星空”后,温家宝挥毫相和写下的是“脚踏实地”四个字。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温家宝也说:“我们确实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心里装着整个国家和世界,同时又需要一些脚踏实地的人,踏踏实实地去下苦功夫。”

  正是痛感“钱学森之问”之严峻与培养优秀人才的紧迫,才使温家宝更加坚定了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心。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是对改革教育现状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回应。

作者:朱永新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