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今日看点

朱永新: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4-03-03  来源:人民日报

放大

缩小

  五、重视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

  温家宝非常重视教师在提高教育水平中的重要作用。2009年教师节前夕,他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上午听了五节课,下午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在题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讲话中,温家宝深有感触地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

  温家宝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还有待加强,教师管理机制仍然需要完善。“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为此,他多次谈到办好师范教育的必要性。他指出,师范教育的目标绝不是造就“教书匠”,而是要造就堪为人师的教育家。师范教育不能仅注重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更要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文化熏陶。“师范学校的专门训练,不限于教学的技能,而尤其在于多年的教育文化氛围中涵濡浸渍,使学生对教育实践的兴趣油然而生,对于教育事业的敬仰日益坚定。”

  温家宝认为,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说:“我国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因为他们尊重、敬畏教育的价值和规律,拥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教育充满热爱并深深扎根于教学第一线。”因此,温家宝在众多场合一再呼吁要由教育家办学。2010年4月,《求是》杂志发表了他的文章《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文中在论述“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时,提出不同类型学校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不能千校一面,不能用一个模式办教育。教育应当由懂教育的人办,要倡导教育家办学。重申教育应当由懂教育的人办,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温家宝指出: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充分发挥教育家的办学才能和特长,让那些有终身办学志向的人不受任何名利干扰诱惑,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对于教育家的定位,温家宝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说:“让教育家办学,这里所说的教育家可能不是某些专业的专门家,但是他们第一热爱教育,第二懂得教育,第三要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不是一时而是终身。如果两三年一换,那么哪一所学校都不可能办好。”这里说的教育家,首先是要真正地热爱教育,懂得教育,其次是要站在教育的一线,具有终身从教的热情。

  不仅中小学需要优秀的教师,需要教育家办学。大学同样需要教育家办学。对于大学来说,让懂教育的教育家安心去办学,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教育的行政化。对此,温家宝说:“大学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家办教育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大学还应该逐步改变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大学应该以教学为中心。”让懂教育的教育家一心一意办教育,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是促进教育良性发展的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的重要原理。应该说,这体现出温家宝对教育的思考抓住了教育发展的真正脉络和根本,充分展现了一位懂得教育、理解和关心教育的政治家情怀。

  温家宝有许多尊重教师的佳话。从《温家宝谈教育》中收录的部分与教师校长们的通信,就可以感觉到他对于一线教师的感情。记得在北京实验二小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霍懋征的告别仪式上,我曾经亲眼目睹温家宝送别霍老师的情景。在新华网访谈中,温家宝称赞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虽然有各种升迁的机会,但是她都没离开她那所小学。而且到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做示范教学。他对网友说:“我之所以为她送别是想告诉大家,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人口只是短期内的红利。一个国家与民族长远且真正的希望,在于教育。实现中国梦,教育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特别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个人来说,教育是一场人生的马拉松;对国家与民族来说,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我们相信,有着这样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人们不间断地接力,距离实现教育强国的梦想就越来越近。

作者:朱永新     责任编辑:张禹

上一页 1 ...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