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呼吁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仅仅是站在重庆的角度,更多的是从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来考虑的,是为了长江水质安全和三峡水库能够长久运营,它对于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具有示范带头作用。”在张洪委员看来,这两个区域是全国最大的淡水资源储备库,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肩负着水土保持、淡水储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战略任务,因此必须按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要求加快建设,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以确保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张洪说,在“建设方案”中也明确要求,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扩大森林、草原、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重庆该如何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多年从事林业工作的张洪表示,可以长江为纽带发展生态湿地带,使重庆的生态建设在西部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起到一个率先垂范的作用,让三峡生态更安全,让库区水质更好,让城市更宜居,市民多吸氧,享受新鲜空气。
张洪称,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在五大功能区域当中的湿地面积最大,尤其是三峡库区竣工以后,三峡水库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人工湿地,因此发展生态湿地带不失为良策。
而针对生态环境更脆弱和敏感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张洪认为,要突出减人、减载,增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使其肩负起武陵山区重要生态屏障的功能。
“除了渝东北、渝东南两大生态区外,其他板块也要加强城市当中的生态湿地公园建设,以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张洪表示,近年来,湿地生态旅游成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湿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认真保护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合理利用,但必须统筹考虑湿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因素,划定生态红线,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天然林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探索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