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代表委员讨论教育领域热点问题
2014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正式开幕。在随后的十天时间里,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政协委员将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提案。4日,来自教育界的代表委员讨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包括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农民工教育、留学教育等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檀润华认为,地方高等院校是普及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建议国家加大对地方高等院校的扶持,包括资金和师资的投入,使教育资源更加平衡。
“(地方)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包括老师的水平、实验室的条件很重要,因为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硬件、软件环境都要好。所以我呼吁中央到地方都应关心地方高等院校建设,加大投入,为培养优秀的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章义和认为,高中教育的目的应该放在学生的全面培养上,要保护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应成为仅仅为了考大学而进行的应试教育。
“高中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所以如果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用三年的时间,而进行一种封闭式、残酷性的教育,是教育的悲哀。尤其高中是孩子身心发育最关键的阶段,如果进行这种残酷的、摧毁式教育,而让孩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到了大学后根本无心再学习,我觉得这样是很可惜的。所以我们应该好好思考,高中教育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则呼吁加强社会教育和公民教育,他认为,环保、节能等公益观念应从娃娃抓起,提高全民的社会公共意识。
“政府、高校、媒体应该为社会提供公共的生态文明教育的产品,对我们的国情、资源、科技、风尚等教育要从小抓起。我也很高兴的看到,很多人已经开始做这些事情,开始绿色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等。”
除此之外,政协委员们还就农民工教育问题、留学教育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委员们同时也希望,能够更好地跟踪和回应每一年的提案,将好提案落到实处。提案也应该更加精炼、客观、实事求是,反映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并且,在一年一度的政协年度例会之余,委员们也应当起到积极地影响力,在日常工作中时时处处起到建言献策和带头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