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改革中的民生期许:清洁空气 医患和谐

发布时间:2014-03-06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放大

缩小

  前段时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就近入学可以避免“花钱择校”,但是人们不禁担心,在目前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公平的情况下,就近入学是否意味着“花钱买房”?

  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到交通拥堵、雾霾天气、医患关系等领域的矛盾升级,这些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成为改革的“硬骨头”。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交通舒畅,上学、看病、就业顺畅……这些已经成为人们的期许。

  在3月3日开幕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表示,今年人民政协工作将围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重大任务,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民主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

  空气污染问题成为过去一年民众反映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2月23日,环保部表示,中国约有1/7的国土被雾霾笼罩,其中华北地区污染情况最为严重。而两会召开前,北京被严重雾霾围困了将近一周的时间。

  “雾霾天气的成因有诸多方面,但是能找到可以解决的突破口何乐而不为呢?”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工商联副主席宗立成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今年他带来的两份提案都是民生方面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其中一份提案就是建议北京市人民政府倡导市民不放鞭炮。“春节期间,北京的鞭炮此起彼伏,通过有关部门监测,春节前后空气污染特别严重。”

  治理雾霾已成为民生最大的期待,也成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不少政协委员们准备的提案也都与大气污染防治有关。然而除了天气的雾霾之外,人与人之间的“雾霾”更是一大隐患。

  “先不谈雾霾天气,我先谈谈医患之间的浓重‘雾霾’!”3月3日政协开幕式刚一结束,尚未走出人民大会堂东门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就被诸多记者围住。

  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不断升级,暴力冲突事件不断发生,仅今年2月,就发生了七八起暴力伤医事件。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现象更加突出,医疗体制改革更是迫在眉睫。

  在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工商联主席李卫华看来,尽管这几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覆盖面越来越大,但是国家人均医疗资源还是严重不足。那么就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医疗产业。但是,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投资发展当中,还是有不少体制性的障碍。比如说民营医院购置大型的设备,需要医疗主管部门审批。现在有些地方还限制民营医院看病的数量等,这不好也不合理。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涉及养老、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药卫生等诸多领域的民生改革蓝图中,随着改革的深入,面临越来越多的“体制”、“机制”难题。

  李卫华说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就需要一视同仁,给予民企同等的待遇,引入大量民间资金建更多满足人民需求的医院。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新一届政府作首份工作报告。专家分析,雾霾、医疗、住房等民生期待将得到回应。

  全国政协委员郭大成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高校来讲,最关心的就是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青年同志上有老下有小,收入也不是很高,北京房价如此之高,其实生活压力很大。所以希望能对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给予关照。”

  而高校的青年教师只是有着“刚性住房需求”人群的一个缩影,住房问题,仍有目前民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保障房如何惠及更多需要的人、大气污染防治何时见到成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双轨制”何时并轨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将如何进一步解决,人们期待两会传出更多好消息。

作者:梁薇薇     责任编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