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吴正宪:减负是老生常谈话题,但还是要谈

发布时间:2014-03-07  来源:北京晩报

放大

缩小

昨天下午,北京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开放。

据北京代表团工作人员统计,前来采访报道北京团开放日的记者约有160人。其中,港澳台媒体、外国媒体约有40多家共60多名记者;中央和地方媒体约有60多家近百名记者。

在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发表完意见后,有10名北京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接受了中外媒体的采访。由于记者们提问比较踊跃,原定的30分钟采访时间不得不延长到50分钟。

统计中外记者所提的十多个问题可以发现,雾霾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共有6个问题是关系到雾霾和大气治理的。其余的问题,分别涉及北京申办冬奥会、非首都核心功能外迁、学生减负、园博园的影响、单独二胎、治安、交通拥堵等。

冬奥

北京有信心解决环境问题

俄罗斯记者:索契冬奥会上,北京市表明了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意向,不知北京如何克服环境的影响,来成功申办冬奥会?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中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中央对北京下一步发展,特别是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治理大气污染等指明了方向,也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指明了努力方向。

北京已制定84项环境治理、大气治理措施,下一步要一一落实好。当前大气治理要做好四件事:减煤、控车、控烟、降尘。压减燃煤到1000万吨;控制机动车辆,过去每年增加24万辆,今年开始将压减到15万辆;降尘就是要控制好施工建设扬尘的污染。另外,相信北京一定能够得到天的帮忙。北京只要有二三级的北风,天气就非常好。只要人努力,天帮忙,治理污染就不是问题,天气就会好。

北京有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验,同时,北京市民热情好客,在国家办大事时积极作贡献。因此,北京市对申办2022年冬奥会充满信心。

疏解功能

三环内不再扩大医疗和教育规模

央视记者:根据北京总体规划,到2020年控制人口的目标是1800万。但去年北京市的人口已经到了2100万,目前还有没有控制年增量的指标?

李士祥:北京控制人口的措施主要是调整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首先是产业。按照北京新的战略定位,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一些高污染、高耗能、聚人多的产业,要坚决退出去。比如,首都的核心区东城和西城,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段就有12个批发市场,特别是动批,由9个分市场组成一个市场,1万多个摊位,它不是主要服务于首都城市功能的,它是服务于区域性的,就不应该在北京核心区发展了。其实企业也有强烈反响,他们也觉得不方便了。最大的不方便是交通,出不去进不来,另外一个是安全隐患。

北京的医疗和教育功能也需要疏解,特别是在三环以内,不能再扩大医疗和教育规模。北京的三级医院,每年有六成病人是外地患者。此外,北京市正在研究具体的人口增速控制指标,预计最快今年上半年就会公布。

北京电视台记者:北京的问题还是城市功能过多造成的,教育和医疗在北京过于集中,有何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北京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资源,承载了太多的功能,包括教育和医疗。初步想法是采取共享优质资源,比如办分校、办分院,输出品牌,输出团队,还可以合作、培训等。总的想法是优质资源要共享,不能光留在北京。

事实上北京这几年在核心区已经不再扩张名校和大医院,同时也和外省市签定了一系列教育和医疗合作的协议。

雾霾

提升预警等级要科学研判

凤凰卫视记者:前些天,北京出现连续几天的严重雾霾,为什么没有提升预警等级?

李士祥:据专家说,雾霾的形成主要是地面温度高,空中温度低,出现逆温层,污染物不好扩散。对于雾霾天气,要科学研判,包括气象方面的专家和环保专家,在提升预警等级上,要严格按照法规程序和科研结果来决策。为什么前些天没有提升?应该说没有具备升级条件,或者说雾霾时间不够。如果2月26日傍晚不下雨或晚上不起风,就真的要启动红色预警了。结果老天帮忙,2月27日一下子天气好了。今后也一样,一要严格依法作出决策,二是决策时一定要科学。

香港文汇报记者:北京的雾霾、房价、交通等城市综合病,使海外人才望而却步,这会不会影响人才引入?北京有何考虑?

李士祥:北京具有吸引高端人才和各大总部的独特优势,因为北京是文化中心,是科技创新中心,多种内涵使北京有独特的魅力。还有个数字,北京目前有世界五百强企业58家,在中国各大城市居首。我相信,随着调整和疏解非核心功能的实施,通过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还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跨国企业落户北京。

治安

北京安全绝对没问题

香港商报记者:北京今年有几个大的活动,比如APEC会议。我有两个问题,一是对治理雾霾有长期计划,但是在短期内有无控制目标?二是昆明的暴力恐怖事件使大家关注安全问题,北京市有无安全评估,会不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或者加大安全警卫级别?

李士祥:大家都关心北京的环境和安全。北京是首都,首都的职能就包括政治中心,就要服务好国家的外交战略。在治理雾霾上的短期措施,第一条就是对整个北京的控煤,从去年就开始用电代替煤,农村使用优质煤有专门补贴;第二条,加大绿化美化;第三条,区域联防联控,将采取特定时段区域联防防控;第四条,机动车的行驶要划定必要区域,保证国家重大外事活动。

北京第一位就是安全问题。首都稳,全国稳,北京有一套严密的防范和处理安全的完整措施。此外,北京还有国家层面的与周边7个省市的“护城河”工程,所以,我们对安全有信心,可以说北京的安全绝对没有问题。

拥堵

四大措施治理交通堵塞

成都商报记者:网上有消息说,北京有个导演心脏病发作送医院抢救,结果堵在路上去世了。首都变成“首堵”,如何才能宜居?请问北京如何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李士祥:车多必然带来道路拥堵,希望经过较长时间能得到缓解,至少每年要有变化。第一个措施是控制车辆增长,现在控制在每年增长15万辆;第二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地铁在“十二五”要达到600多公里,使更多的有车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第三是用经济手段,制定合理的价格,实施必要的价格改革;第四是大力整顿交通秩序,加大执法力度。

减负

给学生减负不如让家长减负

教育电视台记者:虽然提了多年要给学生减负,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请问减负应如何减?

吴正宪代表:减负是老生常谈话题,但还是要谈。不管是教育部还是北京市,都发了不少文。如果成人只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感受去看,肯定减不下来,必须换位思考,换在学生的角度,才能减下来。你想想,在学校学了一天了,回到家还做作业,换成成人愿意吗?

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就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第一,减负绝不是教育系统自己能解决的,只有全社会一起关注才行,各级各类政府首先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绝不能用升学率和考上重点学校的比率评价学校,不能以分论英雄。政府一定要引导学校和教师们,考虑学生的感受,引导老师们教书育人,真正给每个学生机会。第二要引导家长。不能学校3点半下学,结果家长又送到别的地方学习去了,不能把人生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弱小的孩子身上。

园博园

4月1日起作为城市公园开放

中国日报记者:去年园博会给丰台区带来什么益处,园博会闭幕后,园博园有何发展计划?

全国人大代表、丰台区委书记李超钢:去年丰台承办了园博会,在很多方面都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园博会到底给地区老百姓带来什么利益?第一个好处就是生态环境。举办的地址原来是著名的垃圾场,当地老百姓原来戴着口罩不敢出门,举办园博会后,出门大口呼吸不愿回家。第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使当地百姓出行更方便,使整个基础建设的水平提前了20年。第三是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园博会里有大量就业岗位,都面向当地群众。下一步,园博园将继续坚持公益性质,到今年的4月1日,将作为城市公园向市民开放。

单独二胎

多种措施做好保障

北京日报记者:单独二胎政策的推出,对北京会有哪些影响?

杨晓超:首先是做好受理单独二胎申请的相关服务。其次,应该在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妇幼保健机构,对生育年龄妇女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在医院的床位上加大供给工作。现在总体上床位是够的,但存在优质资源均衡的问题,如果都想去三甲医院,可能资源会相对紧张。另一方面,单独二胎会引发幼儿园、小学入学儿童增加,我们也在积极准备着,正在规划增加幼儿园学位的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

作者:叶晓彦 杨昌平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