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两会代表委员求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发布时间:2014-03-08  来源:中国教育报

放大

缩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我国新阶段的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怎样理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如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3月5日,中国教育报举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座谈会”,邀请两会代表委员围绕这一主题各抒己见,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建言献策。本报将代表委员的观点摘编刊发,以飨读者。

教育改革要敢于突破关键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教育问题其实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若劳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干部制度不改变,教育很难真正改变。这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大系统的问题,关于教育的很多问题都离不开社会大系统。

在教育改革中,有一些问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例如,到底什么是好教育,教育究竟面临什么问题。我一直呼吁进行一次全国教育大讨论。对于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些意见,没有辩论,没有碰撞,形成不了真正的智慧。

教育如何应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问题应该被关注。这是一个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深刻改变生活的时代。在新技术环境下,教育当然也会变。这需要国家层面来应对。现在,巴基斯坦选择美国名校课程的人数已经超过中国,印度的大学生选修世界名校课程的总人数也已远远超过我国。这种教育形态的改变是教育的大问题,我们研究得不够,思考得不够,应对得不够。

还有立德树人的问题。这是关系到我们把人引向何方、培养什么样的现代中国人的问题。这是教育最首要的问题,所有的教育改革工作都应该围绕立德树人展开,这是教育的灵魂。同时,还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看到,当前,外来文化已经渗透到我国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历史记忆等,却距离生活越来越远。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会叶茂。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教育在其中的特殊使命,要系统研究、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以多种形式对所有学科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还要在社会生活中普及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学校生活中全面贯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立魂”的理念。建议成立国家翻译院,引进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成果,也把中国最好的成果翻译成外文,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

加强教育立法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立法相对落后。因此,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六修五立”的教育立法计划,建议调整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计划,把“六修五立”的教育立法工作列入本届人大的工作计划,确保在本届人大任期内完成这个基本任务。对于“六修五立”没有包括的教育立法内容,如《国防教育法》、《中小学图书馆法》等,可以在进行相关立法时考虑先纳入部分内容,条件成熟时再单独立法。还要加强教育执法检查。《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至今没有一个判例,说明我们存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情况,需要引起充分警觉,加大落实力度。

改革需要勇气,也需要科学的方法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周洪宇

我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改革”一词贯穿全文,共出现了77次。可以说,“改革”是报告的主题和主线。

第二,要对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难度有充分认识。按照我对报告的理解,过去的改革主要是改外围,当前的改革,包括教育改革,则是要改核心、改自己,每一项改革都要有很大的勇气。这种改革虽然艰难,但是必须要改。

第三,需要思考如何改革。改革仅仅有勇气、信心和决心是不够的,必须找到突破点,一是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老百姓关心什么就要改什么;二是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也就是从体制机制问题改起;三是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的共识环节改起。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改革,主要讲了四项内容。一是积极稳妥地改革考试招生制度,这个问题是有共识的,即大家都主张要改,但是怎么改涉及策略问题和路径问题。二是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这是指要按照教育法的规定,省级政府作为地方政府负有统筹协调地方教育发展的权力和责任。过去,我们注重中央的统筹,但是如果仅是自上而下发号施令,没有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与积极配合,改革的目的是达不到的。目前国内走在前列的江苏、上海、广东、山东等地区,已经有非常好的经验。三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要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四是改革办学体制。强调要鼓励发展民办学校,解决好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通过发展民办教育来改革现有办学体制的问题。

第四,不仅要敢于改革,还要善于改革。我们有的改革,常常是出于好心,或者出于勇气,但是不注意方法,最后改革效果非常不好。

关于简政放权,把权力放下去之后,下一步怎么改?政府的责任是什么?这些是需要考虑的。改革不仅要放权,还应积极扶持社会力量,扶持第三方和各类社会组织,让他们来支持和监督教育发展。改革还要从国情出发,怎么改革也不能脱离了学生,不能脱离了国情。自主招生是好事,但是若在现有国情下推进过快,就给腐败创造了空间。

所以,有好的改革目标,还要有好的方法,改革要注意步伐稳妥。

作者:俞水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