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两会代表委员求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发布时间:2014-03-08  来源:中国教育报

放大

缩小

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沈健

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江苏省始终把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旗帜。

截至2013年,江苏省的教育发展,无论是规模指标还是质量指标,相比5年前都有了长足发展。

现在我们大力加强学前教育,主要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形成一个公办和民办并举的局面。这几年,江苏省每年都要新增幼儿园400-500所左右。

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进县域均衡发展。截至目前,江苏省已有65个县市区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标准,我们计划今年再有至少20个县域通过。这也是一项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

高中阶段的教育,要推进多样化的特色发展。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衔接等问题。

思想品德课要改革。我认为,在整个学校教育当中,有两门课投入很大,但收效不高,一门是外语,另一门是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要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近年来,国家开展未成年思想品德教育是有效果的,但从我们的投入来看,所取得的效果跟其他课的收效无法相比,需要改革。

高等教育主要是以提高质量、进行内涵建设为主要内容。

江苏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一是以现代化为总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为发展的重要路径,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以争取更多的教育投入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和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以及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氛围为保障,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这面临许多需要改革的内容。比如,教育领域的人事制度改革。省属高校要进人,按照现行做法,高校等同于一般事业单位,报考者要参加人社部门的考试,过关后按照一定比例,由高校和教育局进行专门测试。这带来的结果是,有的人笔试成绩很高,但根本不适合当教师,而一些适合当教师的人却进不来。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教育专业化培训也要加强,还要建立教师终身从教的激励机制。

更大的自主权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全国政协常委、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陈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分,提出要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到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对此我有三点思考。

第一,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对高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将有利于学校按照自身的传统和学科特点办出特色,有利于高校更加从容地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但与此同时,办学自主权扩大后,在短期内高校也将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其中包括取消对国家重点学科的审批,这在高校中产生了不小的震动。取消国家重点学科这个指挥棒后,高校将可以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规律来发展学科,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但究竟该怎样做,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建设,高校则未必完全做好了准备。由此我认为,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对高校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第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需要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学校治理水平同步推进。过去这些年里,中国高等教育至少有两个方面做得非常好,一个是使更多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个是高校整体的学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相比之下,高校的管理水平则是我们发展中的一个明显短板,特别是高校的人事和财务管理的水平,以及我们的薪酬制度存在缺陷。而中国高校在放弃了计划经济模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始终没有形成自己清晰的内部管理逻辑。尽管这种状况与发展阶段有关,但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和内涵建设肯定是不利的。在我看来,建立这种内部治理的逻辑应该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内容。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无疑将对高校内部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然,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和高校内部治理水平的提高,光靠高校自身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撑。例如,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就需要打破事业单位编制的限制,纯科研队伍的建设需要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改变,等等。

第三,要尽快建立起高校发展的自我约束机制。更大的权力带来的是更大的责任。在与国外大学校长接触时,我经常会听到一个说法,他们在决定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护学校的安全,无论是财务安全还是声誉安全。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大学领导者在这方面的责任也会不断加大,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完备的自我约束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长期、安全的发展。

作者:俞水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