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搞些“杂拌式”的大晚会
——全国政协委员陈维亚、郁钧剑、谭利华热议文艺演出现状
在3月3日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要服务国家整体外交,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努力为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发挥积极作用。这让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小组讨论的委员们不由得联想到了2月份刚刚过去的俄罗斯索契冬奥会。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导陈维亚说,“俄罗斯人很成功地用他们的文化和艺术再加上在冬奥会上的体育表现提高了整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全国政协委员郁钧剑提起索契冬奥会时表示,自己的心灵很受震撼,“开幕式上,他们的芭蕾舞跳的是《战争与和平》,而他们大部分的音乐节目是钢琴、交响乐,弹奏的是柴可夫斯基,他们把所有俄罗斯的名著做成了一座书山,最后变成了漫天飞舞的白色纸片,他们把俄罗斯所有像普希金、托尔斯泰这样的大文豪展现在世界面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些其实与奥运没什么太大的关联,但我为之震撼了。我想这就是一个伟大民族应该展示的伟大文化精神,当满天飞舞的名著之花飘荡在演播室上空时,民族文化的精神就在此刻张扬。”
如此来看,一台晚会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文化艺术本身了,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气质,和精神智慧。“对于国际交流来说,文化是最好的方式之一。”陈维亚如是说。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陈维亚作为中方导演与法国导演合作在巴黎的大皇宫做了一台演出,他说,“那一晚,是法国人民的‘中国之夜’,它所产生的国际交流效果是发宣传小册子或者说做一场报告所不能相比的。文化更能增进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文化交流在国际交流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艺演出与国家外交的关系让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指挥家谭利华回想起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时开幕式上的文艺演出,“一台原创歌剧,一台芭蕾舞剧,还有一台交响乐”。谭利华说,“因为最近这几年经常出访,最大的感受是文化的认同和文化的水准,文化真正的内涵。我想说咱们能不能少搞一点这种‘杂拌式’的大晚会。中国有没有好东西?有,但如果还是停留在大晚会的概念上来展示21世纪的中华文化,有点肤浅。当然,我们需要雅俗共赏,需要喜闻乐见,但是真正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是如同文化架构中金字塔塔尖的东西,优秀艺术、作品、团队、人才,应该引起国家足够的重视。我们现在办的一系列晚会,能不能让人们真正获得一种文化认同和尊敬,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国家应该投巨资,把那些真正能代表中国当代艺术水准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包括我们吸纳的优秀外国文化,达到最高水准的文化带出去。所以还是少办一些眼花缭乱的、由十几种节目组成的大晚会。”
今年8月份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青奥会”)将在南京举行。青奥会是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提出的设想。国际奥委会在2007年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一致同意创办青奥会。首届是在新加坡举行的,这次在南京举办是中国又一次向全世界亮相的机会。陈维亚目前负责青奥会的开闭幕式工作,他说,“国家领导人对此非常重视,青奥会办好了,将对2022年中国申办冬奥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还是会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做出具有中国品质,中国特色的演出。”或许全国政协委员们在小组讨论会上就如何办好高精尖晚会的不同想法能带给青奥会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