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霍勇:公立医院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发布时间:2014-03-08  来源:北京晩报

放大

缩小

昨天下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专场记者会上透露,全面放开二孩的时间表目前没有。同时她还表示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后,要研究推进计划生育服务办证的改革,缩短审批时限,简化程序,尽最大的努力来方便群众。

政策可以调整 国策不能动摇

李斌在记者会上介绍说,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4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倡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计划生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进入本世纪以后,人口形势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如劳动力持续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性问题等开始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反复的测算,提出了“单独二孩”政策的方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去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施“单独二孩”决策部署。李斌透露现在已有8个省依法启动实施这项工作。几天前国务院还专门召开了全国计划生育电视电话会议,对计划生育工作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做了重要部署。

李斌明确表示,全面放开二孩的时间表目前没有。

她强调说,要完整地解读、宣传好政策,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这么一个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政策可以调整,国策不能动摇。

而针对办证难的问题,李斌告诉记者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后,要研究推进计划生育服务办证的改革,总的原则就是要精简审批材料,缩短审批时限,简化程序,尽最大的努力来方便群众。

严惩伤医犯罪 正在专项整治

针对近期医患关系不断恶化,暴力伤人事件频发等现象,李斌指出,为了维护好医疗秩序,确保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要从法治、德治、机制等多方面综合治理。

首先是加强法治,扬善除暴,这是一个法制社会、文明社会的一个基本准则,这条准则是必须坚持的。李斌透露,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11个部委,从去年年底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其次要加强德治。医务人员要讲医德,社会要讲公德,医患之间大家要互相理解。

另外还要加强机制建设,加强第三方的调解机制建设,给解决纠纷建立一个绿色的通道,同时要大力推广医疗责任保险(放心保)。

针对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名医生被刺事件,李斌表示浙江省卫生部门要配合公安部门依法严惩凶手,严厉打击残害医务人员的犯罪行为,全力抢救伤员,并向被害及受伤人员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国家卫生计生委已派人前往浙江了解情况,慰问受伤医务人员和受害者家属。

疫情直报速度5天缩至4小时

针对公共卫生问题,李斌介绍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就。一是依法防治不断加强。国家颁布了传染病防治法等18部法律法规,法律保障更加健全。二是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疫情直报系统,直报速度由过去报一个病上来得5天,现在缩短到4小时,所以能够及时掌控疾病流行情况,而且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能力也大大地提高了。三是联防联控的机制不断健全,在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像艾滋病、血吸虫病、肺结核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居民大病保险将在全国推开

对于记者问到的“在未来有没有解决大病、重病患者医保报销比例和医保报销额度的相关措施”,李斌介绍了完善保障体系的思路:互助共济、保障基本、兜住底线、满足多样、有效衔接。她说,已经有28个省开展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试点,效果很好,其中8个省已经全面推开了。试点地区大病患者的实际报销比例增加了10到15个百分点,这解决了不少问题,患大病实际报销的费用已经达到70%。新农合保障的20种大病实际报销比例最高已经达到78%,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看病负担,像过去的小儿急性白血病、需要透析的重症大病都得到了有效解决。今年的任务,就是要把大病保险要在全国全面推开。

探索新农合跨区域结算报销

针对记者提出的新农合异地报销等相关问题,李斌表示,“怎么解决好外出农民工的看病就医问题,能够方便他们异地报销,我们这几年进行了一些探索。”下一步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统筹层次。现在新农合多数是以县为统筹单位,统筹层次还需进一步提高,现在像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藏等这些地方都已经实现了省级统筹,这就是方便了异地就医的结算。另一面是要加快进度,尽快搭建信息平台。实现异地结算信息能够迅速交换,能够核查。同时,还要开展一些跨省的试点。“现在国家新农合平台已经和九个省开始联网了,逐步要扩大这种联网的省份,使得在网上信息能够互相交换,能够进一步方便农民工异地就医和结算报销。”

两会速览

医改设计不能削弱公立医院公益性

关于医疗卫生的公益性的问题,王宇委员认为,现在医疗改革中,如何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的问题,这可能需要一个顶层的设计。有一些疾病,如结核病,现在遇到一个大的问题,需要医防密切合作。因为,这一病症发现后,病人需要8个月的规范治疗,如果是耐药结核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规模治疗。目前,实际治疗的主体是在医院,由医院实施临床的检查,用药,住院治疗。然后,住了一段医院后,出院,再进行追踪管理,保证规范治疗,这个环节几乎是脱节了,使得我们近几年来对结核病的治疗实际上是滑坡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已规定,预防体系是公益性的,而且是公益一类;但医院确是公益二类,这说明,在医院有一部分还是面向市场的,这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市场的因素会造成一些医院对承担公益性的部分被削弱了。

在改革中,实施多点职业,也就是医生在工作之余办个私人诊所,这都是符合公益二类的。要创收一部分,由市场来配置资源。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谁来落实医院承担公益性的这一部分责任,由谁来管?如果只是病人进到医院,由医院来管,出了医院就与医院没关系了。但相当一部分病人,包括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这都需要进行管理。如不进行管理,很快这些病就会变成耐药性的。

所以,在改革中要研究,市场配置后,医院公益性如何体现,如何来管理,应有一个机制来保证,因为这一公益性机制是完全不收费的,这在医院里还难以保证。目前这两三年来,这种医院和院外的医防体系脱节现象越来越重,所以会出现结核病治疗的滑坡问题。

由此,医疗改革要进行顶层设计,即要保证公益性的体现,保证其落实。政策的出台要兼顾两面,既要面向市场,更要保证公益性。

医改要确定一致的卫生政策

方来英委员认为,国家没有一个在各个地区、各个部门认可一致的卫生政策,现在都被割裂了,各医院和基层公共保健、社会保障和卫生本身,在政策上也缺少支持和联络。卫生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涉及国际民生,应有一个统一的卫生政策、卫生人才、人事等制度。现在都在不同的部门管理,怎样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是医疗体制改革中应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否则我们的改革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最后,解决不了问题。

医院医生社会是医改的三个核心

霍勇委员认为,公立医院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应该抓住的核心有三个,首先要解决医院的性质和经济问题;二是解决参与医疗的人,主要医务人员的待遇和应享受的回报的问题;三是从社会、主管部门如何来评价医疗机构和人员所做的医务工作的质量。“公益性医疗的账要算清楚,全国每个人看病,国家能负担多少钱,这就是公益性的。由政府来解决。除此之外,政府可以不给。我个人认为,不是所有的治疗都要国家承担。”

公立医院应引进社会资本

黄洁夫委员说,公立医院的改革探索了30年,从市场化,到后来回归公益性,又去掉市场化的道路,政策主导已来来回回走了30年。他认为,公立医院改革重要的一点是怎样开放资本市场,2015年,民营医院要占到20%,这是个硬性的指标。这个指标没有政策是做不下来的。目前,好的民营医院很少,很多民营医院的问题都是体制上造成的。

他个人提出的方法就是把社会资本引进到公立医院中进行改制,把现在的公立的医院引进社会资本,让公立医院重新去办非营利的民营医院。除了引进民营资本,医生也可实行多点职位,这样在大医院的好医生就可以在多个医院间流动。

作者:龙露 孙颖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