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文化自信该如何提升?索契冬奥会开闭幕式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03-08  来源:新文化报

放大

缩小

韩国优先发展文化 让我们羡慕

新文化:

如何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

顾也力:

对于文化,能不能让它回到属于它自己的位置,就是不要让条条框框束缚它。我们的教育要在去行政化下进行,为什么文化还要在行政化下进行呢?总该有一样,是让老百姓看到本真的东西!给文化、艺术本身一些宽松的政策,文学和艺术都属于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我们如果用条条框框束缚它,思维慢慢就被禁锢了,被禁锢的东西会有多精彩?文化去行政化可不可以呢?让有影响有水平资深的一部分人成立协会,让协会说了算,这个比教育好做一些吧,毕竟针对的人群大众化,而且涉及的领域很广,可以尝试。

赵宝刚:

提升文化自信,就得走出去,不走出去自己在家怎么自信?关于文化走出去,我持悲观态度,因为它只能在框架里,而韩国由于文化走出去之后,带来的文化背后的产品,包括化妆品经济收入非常可观,实际是先认识韩国文化再认识韩国产品。所以讲中国文化提升自信走出去,这种情况可能吗?看韩国文化,尤其是韩国电视剧,从1998年,韩国文化部门明确文化产业优先发展地位。几十年国家从政策扶持,类型分明,拍摄规范,人才培养等机制上是举国之力来做,而且做得很精,不像我们的电视剧市场,有时都泛滥。而且专业人才的待遇很有保障,让我们真是羡慕、嫉妒。

中国文化发展到今天完全是靠一种自觉性,今天产生的文化经典、文化著作都是自觉性的,是艺术家自身的行为,不是国家行为。中国现在还不能形成发展的文化氛围,归根到底还在一个文化框架里。不管影视文学,大家都想打破框架。如果只在这个框架里做事,就不可能产生出自信。

我不能说《来自星星的你》有多好,但是它是走出国门的。这些东西不管是穿越还是什么,至少体现了人类的想象力。这种现象力是冲出框架来的。才能有创新、有想象力。咱们顾忌的事情特别多,就不可能有自由创作的心态,创作心态不自由,怎么自信。

新文化:

您的意思是我们重视发展经济而忽略了文化发展吗?

赵宝刚:

我觉得它不是经济问题,是全体国民素质问题。现在文化产生的种种现象是中国现在还没有达到艺术家期盼那样的标准,文化自觉性的人还是占少数,从事文化的人,不是从文化导向来考虑,而是从个人私欲、市场等其他角度(来考虑),又牵扯到整体的制度、架构问题。我们组委员,我粗略算了一下,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都是在文化领域做出点成绩的,我们的思维有时已经固化。

作者:邢程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