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今日看点

朱永新:巨型学校不符合教育规律

发布时间:2014-03-08  来源:长沙晚报

放大

缩小

一边是城市出现动辄上万人的巨型学校,另一边却是农村学校师资和生源被抽空,导致农村学校出现“空洞”。前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做客人民网和本报联合推出的访谈节目,对此城乡教育失衡现象表示担忧。同时,他还就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慕课”(即大规模在线课程)等未来教育形态等热点教育话题发表了观点。

谈考试招生改革:整体方案将在上半年公布

深化改革是本次“两会”关键词。就教育改革而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教育部宣布今年将建立自主招生公开制度,规范录取标准程序,并即将出台规范自主招生的“十公开”文件,让自主招生全部公开透明。“目前是大学招生办公室少数人负责招生。”朱永新说,今后我们希望有社会监督参与。

同时,他建议引进第三方、民间机构参与国家考试命题中来,逐步形成有科学水准的考试。现在基本上除了国家命题以外,各省命题结构水准参差不齐,每年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

据悉,教育部考试改革整体方案将在今年上半年公布,目前正在研究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考试内容,完善国家考试题库。高等职业教育将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方式。

谈教育失衡:防止农村教育呈现空洞化

“现在城乡教育失衡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软件,尤其是教师,因为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品质。”朱永新说,现在农村和偏远县城最大的问题,就是留不住好老师,“村里的好教师往镇里走,镇里的好教师往县城走,县城的好教师往市里走,这样层层地‘割韭菜’,所以很多农村学校因为好老师走了,就荒废了,最后孩子也就转学了,这样一来,农村教育呈现‘空洞化’。”

朱永新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空洞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关键在于制定政策,“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农村教师的待遇应该比城里的教师高一点才对。”朱永新建议,除了基本工资,还应给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以一定的津贴,来鼓励教师服务农村教育。

议教育均衡:巨型学校不符合教育规律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的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本届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共同期待。

调研中朱永新注意到,一边是农村学校呈现“空洞化”,一些二三线城市却出现上万人的巨型中小学,学生数量比大学城里的还多。“这种学校,出现在县城和部分二三线的小城市比较多,它像抽水一样,把农村的孩子和农村的好老师全收上来了。”

朱永新批评某地正建的教育城,“以后该县所有的学生都到教育城读书,学生以后不得不住校,或者要走一两个小时才能上学。”他说,“往往建一个大学校,建筑很雄伟、很漂亮、很壮观,效率很高,却忽视了教育规律。”朱永新认为,这些巨型学校应该被限制,因为不符合教育规律,不便于建立良好的教育体系。

朱永新说,学校的人数规模最多一千人比较合适。“学校最好建在学生家门口,孩子们走几步路就能到学校。”

看未来教育形态:“慕课”将颠覆传统教育

你能想象吗,以后用人单位在看你的求职履历时,不会只关注你毕业于什么学校,还会看你学了哪些课程?眼下,一场“慕课”风暴正悄然来袭,朱永新认为,这将颠覆传统教育授课模式。

所谓“慕课(MOOC)”,即在线教育,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上课人数动辄上万,并且以兴趣作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不分国籍,不分学校,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目前已有哈佛、斯坦福等世界名校开放了“慕课”资源,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等共同组建了“慕课”平台“Ewant”。

朱永新认为,“慕课”将对未来教育形态产生根本变化,“它通过翻转教学、分段教学、及时性评价、给学生的互助学习,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教学形式。”

朱永新说,“慕课”可以让学生们在家里学习,学校成为一个讨论的地方、互动的环节,“我们需要迎接这种变革。”他建议相关部门现在就着手建立一个国家教育资源平台,把全世界最好的课程有计划翻译引进,“现在靠网友自发地做。国家应该有统筹安排,有专家审核。”他认为,大学应成为一个组织机构,承认“慕课”课程学分,及时推动教育革新。

作者:谭琳静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