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今日看点

攻坚克难 大国图强

发布时间:2014-03-08  来源:半月谈网

放大

缩小

“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精简行政审批数百项、企业审批制改为注册制、晒出权力清单……去年以来,各项围绕行政体制改革的措施密集出台。

就在不久前的地方两会上,代表委员接连晒出的行政审批“万里长征图”“人在证途”却暴露出社会经济运行中“婆婆”和“管家”仍然过多。一些企业家反映:中央放了,地方还捏着。一些部门,今天减了审批,明天增加了审核,企业负担一点儿也没少。

“要改革一定要打破历史形成的利益集团,就会伤筋动骨,这就是革‘命’。”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说,“行政审批其实就是来自一部分政府权力的阻碍,只有消除了障碍才行。”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

“啃行政审批的硬骨头,一是要精简审批权数量,除了必须有的,其他都予以废除;二是提高放权含金量,不能只放‘不痛不痒’的。”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说。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出“两个同步”: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改革就是改利益。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着力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必要的话要建立改革责任机制,加大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强责任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则表示,从自身改起,将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大事。减的是权,增的是效,放得下权力,才能激发起市场的活力。有效的市场离不开有为的政府,把“放”和“管”两个轮子做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车才能跑起来。(记者 刘敏 于文静 何欣荣 陈芳 张辛欣 傅勇涛)

经济:一下一上,构建“合理区间”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当前在国内外经济复杂背景下,改革和发展如何共同推进引人关注。

“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第二大原则和政策取向,提出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

根据报告安排的今年预期目标:经济增长为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物价控制在3.5%左右,并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由此构成了一个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大框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设定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也就是划定了经济发展预期调节的预警线。这意味着,只要处在合理区间内,经济总量政策就保持基本稳定,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举措仍然是推动改革创新。

代表们认为,合理区间的明确提出,消除了市场上一度出现的对政策底线的猜测,发出明确的预期信号。

“宏观政策要把握好‘度’,合理区间就是对‘度’比较好的把握,不能对下行压力坐视不管,但过于频繁地调整宏观政策,反而会干扰市场信号,扰乱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是企业所担心的。未来的宏观政策,要继续把握好这个区间和原则。”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说。(记者 张旭东 刘铮 罗博)

作者:     责任编辑:叶炜